阿拉爱上海

夏令营的收获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06年11月26日 15:56:29 

  文/廖宏凌

  此次云南之行是我和孩子第二次参加夏令营,去年的夏令营我们玩得非常开心,并且同接待我们的老师以及其它分校的家长和同学成了好朋友。所以当得知今年也举办夏令营时,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孩子们生活在日本,上日本学校,只有每个星期六或星期日去中文学校上中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用中文的机会很少,有些单词即使是上课时学了,由于没有相应的生活环境,孩子们不能十分透彻地理解、也不能准确地运用。而在夏令营的游玩当中,孩子们遇到新单词时,向老师或家长询问后,马上就能得到解答,同时也知道了实际中如何运用。无论是去年的夏令营还是今年的夏令营,刚开始的几天,孩子们之间还是用日文交流为主,而夏令营快结束时,我发现孩子们说话时只是中文中偶尔夹杂日文单词了。看来课堂学、家中说还不够,玩中用也很重要。

  孩子们由于是在中日两种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他们之间有较强的认同感,孩子们好象不是第一次见面似的,迅速打成一片,甚至能联合在一起与导游姐姐用有限的中文进行“斗嘴”,真是“学以致用”啊。刚开始由于相互不知道姓名,绰号就乱用,什么眼镜哥哥,金发哥哥的……哥哥、姐姐们得了绰号也不生气,并且对小营员们非常体贴照顾,有的姐姐把小零食分给弟弟妹妹们,有的哥哥参观景点时一直牵着小营员的手,怕他们走失。特别是这个“金发哥哥”不仅人长得帅,中文歌也唱得非常棒,在云南省侨办招待全体营员的晚宴上他的发言赢来阵阵掌声。

  夏令营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每次都会安排一次与当地小朋友的联欢活动。而今年是与大理的一个希望小学进行交流。小营员们是在希望小学的乐队的夹道欢迎下,走进学校的,可能是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吧,我们的小营员们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孩子们互换了礼物和地址,我女儿得了一个非常有民族特色的挎包、从云南回来后她每天都用它,说是小妹妹送的应该经常用。有一个少数民族孩子在同小营员告别时脱下马甲送给小营员,据导游介绍这种马甲制作过程复杂,因为是手工制作所以要花费很长时间,这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热情和大方。

  今年的夏令营可以说是比较辛苦的,一是云南地处高原、二是行程长。头两天就有小员因高原反应而躺下,但她刚有好转就尽量和大家保持行动一致了,没听见这孩子叫一声。还有的孩子晕车特别厉害,吐完睡一觉起来又跟没事似的,到景点又跟大家一起游览。刚开始两天入住的酒店没有电梯,孩子们主动帮大人拿行李,我想妈妈们一定以为今天的太阳是从西边升起来的。

  夏令营结束时大家都难舍难分,孩子们在短短几天中成熟了许多,人们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我觉得“行万里路,更胜读万卷书。”

  最后,衷心感谢大使馆举办的这次活动,感谢杨老师、董老师、吴老师,她们从最初的准备工作到领队工作。还要感谢各位家长的齐心合力,使这次的活动得以圆满结束。相约明年。(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 亲子互动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