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小班社会:猜猜他是谁(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0年11月16日 10:25:13

 教师小结:原来找朋友不能光看发型,除了要看清样子,更要看清朋友的脸。

  3.看照片记同伴。

  (1)(出示幼儿排队喝水的照片)他们在干什么?一共有几个人(数一数)?

  幼儿:排队喝水。有四个人(点数)。

  师:你们能看出有几个弟弟?几个妹妹?

  幼儿:2个弟弟、2个妹妹。

  (2)你能认出他是谁吗?

  幼儿:是添添。

  师:哪里有添添,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幼儿:穿白色的衣服。

  师:是这个吗(指最后一个)?

  幼儿:不对,不对,是排在第一个的。

  师:你们怎么一看就知道?

  幼儿:因为添添个子小小的。

  幼儿:因为汉妤胖胖的。

  幼儿:因为大毛毛个子高高的。

  幼儿:因为非非就是这个头发(发型)。

  以照片上同伴着装的颜色和同伴特征引导幼儿辨认。

  (3)幼儿排队验证。

  三、猜客人老师——招呼新朋友

  1.出示客人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在现场找到客人老师(幼儿找到客人老师后和客人老师拥抱一下)。

  2.鼓励幼儿大胆与客人老师打招呼、交流。

  3.与客人老师留影。

  四、延伸活动:猜猜我的好朋友

  根据照片上同伴的不同方位进行一一对应的摆放。

  活动反思:

  活动中提问是否有针对性,对目标的达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看了第一张照片后猜想是大乐乐,教师就接着问:“哪里很像大乐乐?”而没有问“为什么你说是大乐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尽量少问究因性问题,提问中我还用了一个“像”字帮助幼儿来表达,这对他们经验的提升和表述都很有帮助。当第二张照片出现,需要按形体辨认时,幼儿有些困难,我用了一连串的追问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如“这个是弟弟还是妹妹?这个妹妹是瘦瘦的还是胖胖的?”运用排除法引导幼儿缩小辨认范围,这也是辨析的一种方法,而且易于幼儿掌握。出示第三张照片后,我预设了开放性的问题,“你能认出他是谁吗?”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教师有意“出错”,在追问中激励幼儿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述,将颜色、数序等多种元素相融。不同的环节中用不同的方式提问,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活动中,第一个环节是:听声音猜教师,从声音切入猜熟悉的人很适合,如果蒙上眼睛让幼儿用耳朵倾听后来猜,可能效果会更好,也有助于注意力的培养。在看本领猜同伴时如果考虑将照片以背面形式出现,效果也许更好,能增加猜的情趣,但照片中人物的形体特征要明显,要便于小班幼儿观察。

  • 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