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引导方法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2年11月20日 23:18:22

  攻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行为,它与亲社会相反,无论是破坏玩具还是少年帮派之间的打架斗殴都属于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只故意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伤害并且没有社会理由的行为。攻击性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敌意的攻击性行为,以伤害他人,使别人痛苦为目的侵犯行为,如嘲笑、殴打等。另一种是工具性攻击性行为,指为了实现某一种目标而以攻击性行为作为手段,如为了从其他小朋友手重获得一个可爱的玩具。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侵犯"别人的侵向。如孩子打架,对他人的身体进行大、推、咬、踢、吐口水,用其他物品上伤害别人。从别的孩子那里抢夺物品,骂人等。在互相"侵犯"的过程中,往往回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还会对自己、家庭、社会造成危害。孩子的种种"侵犯"行为使父母、老师感到不安,所以一定要严加防范,设法控制,不要使之日久成习,泛滥成灾。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各方面发展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儿童的问题上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幼儿攻击性行为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作为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攻击性行为一致受到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所的重视。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往往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注意力也不集中,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斥,长此以往,对其身心的健康都是不利的。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正确认识什么是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对待儿童,在游戏中培养儿童合作、友爱的精神,家长也要运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树立儿童正确的价值观,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对于而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和原因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和引导幼儿的身心健康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在成长过程中给孩子的性格和生活造成潜在的危险和不良习性,从表面上看,攻击型行为的孩子不会吃亏,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可能对孩子未来发展和长远的安全问题构成威胁,我们的研究是希望能及早遏制这种行为的产生,读书从娃娃抓起,人格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引导方法

  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性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故意伤害他人且不被社会规范所允许的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受他人欢迎,但却时常发生的一种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性格,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成长等各个方面,需要从多方面分析行为的具体因素和来源。

  (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和表现

  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性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故意伤害他人且不被社会规范所允许的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受他人欢迎,但却时常发生的一种不良行为。

  攻击性行为一般表现为对他人抓、打、撞、责骂、威胁等。攻击性行为总是以社会评判标准为基础,既要考虑个人的动机与目的,又要考虑其行为发生的原因、背景及对其产生影响的环境。伤害意图、伤害行为、社会评价是攻击性行为的三要素。

  (二)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具体来说,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形成人际间的良好关系。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通过观察、了解、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天性

  攻击性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外在表现上不同的幼儿表现出来的情况不尽相同,在社会教育中,我们需要转移幼儿对这种行为的理解,正确认识这种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脑是分为左右两半球的,正常的儿童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处于均衡状态,但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则不然。有研究表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其大脑处于非均衡状态,大脑的左半球抵抗干扰的能力较差,而右半球完性认知能力较弱,这也许是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某些神经心理学愿意。如有的小朋友遇见其他的小朋友很爱对其他小朋友进行人身攻击或抢其玩具,这就是由于他左右两半球处于非均衡状态造成的,以至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毫无目的的对其他小朋友进行人身生攻击。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