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幼儿分享行为从小养成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2年12月01日 00:42:26

  [摘 要]  如今的社会独生子女较多,孩子在家里交往范围小,人物关系少, 他们大多自私,幼儿都是以“自我中心”。分享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使幼儿的分享品质不断发展。因此,从幼儿的分享行为及教育途径方面做了一些有效探索,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分享行为   教育途径

  画面一:晨间桌面游戏时间,小朋友们开心地玩着玩具,突然听到“这是我的,你不准拿,”“给我玩一下不行吗?”“不行。”“又不是你家的。”两个小班的小朋友吵开了。

  出现以上的现象其实不算奇怪,如今的社会独生子女较多,孩子在家里交往范围小,人物关系少, 他们大多自私,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独占行为严重,只给自己玩,不给别人玩;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是不给他就会哭或者告状;有的就争抢玩具,想玩得不到就伤害别人,踢人或者抓人。所以班上的幼儿都是以“自我中心”的。家里玩具随意玩,孩子可独霸一方,与他人分享无从谈起,而到了幼儿园里,玩具数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儿轮流分享。

  分享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使幼儿的分享品质不断发展。对幼儿的分享行为教育进行研究,一定能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从幼儿的品德形成看,它需要经历从认知、情感到行为习惯养成这样一个过程。而幼儿的认知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平时我们口头传授的他可能记住,但不会理解,所以很难与行为联系起来。因此,本人从幼儿的分享行为及教育途径方面做了一些有效探索。

  一、幼儿分享行为教育

  (一)、物质分享

  1、以食品为依托,打开幼儿愿意与同伴分享的第一步

  如同伴过生日时带来了蛋糕,大家一起分享食物,唱生日歌,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除了孩子们的生日会,我们在一些其他的教学活动中,有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孩子们也会带来一些食物,这时,我们也会利用这种机会给予孩子们主动分享的机会。

  宣宣小朋友平时很少在集体面前表达展示自我,可有一天,他和妈妈从家里带来了大西瓜。问他是给谁吃的,他小心翼翼地说是给全班小朋友分享的。原来他是看到别的小朋友带来西瓜和大家分享,因此在家里和妈妈说自己也想带东西和大家分享,也想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妈妈当然很支持的。看这小朋友们开心地吃着自己带来的好吃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见到隔壁班的老师,他能大声地说这个是我带来的。多可爱的孩子呀!

  2、以玩具(包括书籍等)为辅助,增加幼儿分享行为的操作机会

  如在班级的区域游戏中,开设图书馆、玩具城等游戏时,可请幼儿从家中带来玩具图书,幼儿当看到自己的玩具图书在别人手里时要有一种分享意识,一种与他人共同游戏的快乐感。这是一种互利的行为:既能玩到许多不同的玩具,又能结交到许多朋友。老师还让带书籍来的孩子把书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让幼儿懂得:别人的玩具自己不能私自拿,一定要说“请你给我玩玩”,征得别人的同意后才能玩。自己带来的书如果让大家一起看,每个小朋友都能看到很多书。所以这一活动,使幼儿更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更进一步地促进和巩固了幼儿分享和合作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通过活动使幼儿乐意与人分享食物,感受分享的快乐,体验共同玩玩具带来的快乐与乐趣,养成自觉共同玩玩具的态度与习惯。

  (二)、精神分享

  当然,物质分享并不是幼儿分享的全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开展“情感分享”的教育。其实,我们在开展“物质分享”的教育过程中,已经开始有了“情感分享”的雏形,比如,当老师请幼儿帮忙做了一些小事,我们会对幼儿说“谢谢”。如果我们帮幼儿穿衣服、系鞋带等,幼儿也会对我们说:“谢谢”,幼儿之间分享食物和玩具,一定要对对方说:谢谢,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从内心体验分享的快乐。这就是通过语言表述和彼此的心灵感受来进一步体验分享的快乐,也是体验“情感分享”的开端。创造机会引导幼儿乐意帮助解决困难,对同伴的进步和成功感到高兴,能和同伴愉快的游戏,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