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让环境说话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2年12月10日 10:43:49

  幼儿、教师和环境,已构成现代幼儿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仅仅注重于教师和幼儿两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而忽略了环境这个基本要素的作用。

  环境对儿童的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幼儿园,作为专门性的幼儿教育机构,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作为儿童日常的生活场所,由于其特定的生动、直观的环境设置,必然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它还可以根据专门的教育需要,设置特定的环境,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形式,对幼儿教育产生一种直接的影响。

  就“生存”课程而言,在《幼儿园“生存”课程的研究》一书中已经指出:环境创设是课程实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生存”课程认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制约着幼儿的发展,它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实施“生存”课程“三学”目标的过程中,环境的创设始终唱着主角:“学生活”中强调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使幼儿获得经验;“学学习”中强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孩子探索学习的兴趣等;“学做人”中强调创设“交往”的环境让孩子在矛盾冲突中逐渐实现去自我中心。由此可见,“生存”课程目标的达成,与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教育环境之间是否互动,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

  “生存”课程中无论是“学生活”、“学做人”还是“学学习”,都离不开“学”。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学习是因强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的变化(如赫尔和斯金纳),甚至还有人认为单凭练习就足够了(如华生、格思里),但皮亚杰坚持认为,只有在学习者仔细思考时才会导致有意义的学习。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某种特定刺激作出某种特定反应,而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如来自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刺激),也不是内部因素(如个体生理成熟),而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研究与理解了幼儿必须与环境发生互动才能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才能获得发展之后,现实的教育中幼儿对教师创设的环境仍然视若无睹呢?关键的症结是:环境没有说话。既然是一个不能“说话”的死环境,又怎会引起幼儿的关心、参与,又怎会发挥作用。幼儿园传统的环境创设仅仅是停留在环境布置的认识上,因而极容易导致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种种问题:第一,环境创设的形式化。主要表现为一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不是从幼儿出发,而是为了应付检查、参观,完成接待任务。第二,环境创设的片面化。主要表现是把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割裂开来,缺乏整体布局意识。第三,环境创设的成人化。主要表现以成人的理解、认识与需要来创设幼儿园环境,使幼儿园环境缺乏童趣,背离幼儿的特点。我们知道,儿童与成人一样,其自身的发展都与环境的作用密切相关。但是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与介入有着与成人所不同的特点。而认识这些特点,对创设儿童自己的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环境本应当是根据幼儿的需要创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根据成人的思维方式,根据成人对幼儿特性的了解而创设的。这不能不带来事实上的差距和矛盾,两者的区别在于:离开了孩子自身的特点去研究他们的环境,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孩子们在他们自己的环境中是极为主动的,可是成人往往看不到这一点,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如果与孩子们对现实的接受有很大的差距的话,那么,任何性质的教育都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不研究幼儿环境的特征,不研究幼儿对待环境的方法,凭主观想象创设的环境,就不能成为幼儿自己的环境,它们和幼儿所需要的环境差距一定很大,幼儿无法介入与之产生共鸣和信息交流,环境创设形同虚设、如同摆设,它没有说话的机会。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