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分享,给孩子带来快乐(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2月21日 09:19:32

  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两中角色,体验到了羡慕时迫不及待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感等多种内在的情感,从而摆脱了自我这一中心,提高了自我意识的水平。

  二、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幼儿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

  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文学作品中的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一次,我讲故事《玩具一起玩》,让幼儿学会讲:“大家一起玩,你玩一会,我玩一会。”教育幼儿要与小朋友一起玩,不争抢玩具,在这个故事的延伸活动中,我让幼儿表演“小动物玩玩具”大家一起玩,幼儿通过游戏后认识到一起玩的快乐,幼儿通过游戏后认识到一起玩的快乐,也体会到分享的初步感受。

  故事《三个好朋友》中的小猪,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他与好朋友共享它的漂亮玩具时,它又得到了朋友。孩子们听完后,都能认同任何好吃,好玩的东西都不应该一个人独享,懂得了与人分享才能得到快乐的道理。

  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享她漂亮得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这个形象好象就是幼儿身边得同伴或者说是就是幼儿自己,所以大家十分喜欢她,为了让他们能充分理解小姑娘的内心变化,对小姑娘自私后的孤独感及与人分享时的满足、快乐感能产生共鸣,我在讲述完故事后,让幼儿观察三副图中小姑娘的表情变化,并且让幼儿来表演表情,继而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不理解表情变化的原因:a、小姑娘为什么高兴?(小动物都夸她的房子)b、小姑娘为什么不高兴?(她不同意小动物到她家玩)c、小姑娘为什么又高兴?(她同意了小动物到她家玩0。通过观察回答,幼儿已能感受到小姑娘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在次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再一次形象地表现情感信息。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自我意识的膨胀(拒绝小动物)自我意识得到了克服(失去朋友后的孤独)与人分享时的快乐(邀请小动物)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明白了分享是快乐的,但必须先得约束自己自私的行为。其次,通过讨论来迁移情感,逐步形成自身的认知。例如组织幼儿讨论:小姑娘拒绝小动物时,你的心里怎么想的?(小姑娘真小气,我有点不喜欢她)如果你是小姑娘,你会怎么做呢?(幼儿都表示邀请小动物们去家里做客;有的还表示分小动物吃饼干等等。看来孩子们已从小姑娘这一形象中知道了任何好吃、好玩的东西都不应该一个人独享;懂得了与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三、利用同伴间的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

  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由于幼儿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不稳定;有的孩子则当着老师的面愿意与人互换玩具,而老师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玩具,可以说是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中心的意识,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分享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一同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一起操作、绘画、玩娃娃家、搭积木、看图书等。我也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的机会,让幼儿树立在实践中学会分享。

  1、设立“分享日”:是指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周中设 一个专门的分享日。比如,“玩具分享日”是让幼儿在这一天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宠物带来与别人分享。

  2、举办“生日会”:当某个幼儿有办“生日会”的需求时,我们可以与家长配合把“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在生日会上,蛋糕、饮料、糖果等将成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老师在主持生日会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如老师在请大家唱完生日歌、说完祝词之后,就可请“小寿星”简要谈一谈成长过程中值得分享的故事。然后,请“小寿星”为大家分发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共同期待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食物,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