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析美术活动中小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6月07日 09:45:24

  首先,尊重孩子。评价幼儿作品时,我们首先要注意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尊重幼儿。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童心是稚嫩脆弱的,所以要及时肯定幼儿作品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造,理解幼儿作品的内涵,从幼儿的角度去评价作品,不能以"像不像,对不对,好不好"作为评价标准,不能说:"你怎么画得这么难看,怎么搞的,教你这样画就是不听。"即使幼儿画得不是很符合教师的要求,但这是幼儿思想意愿的自然表现,是他们眼中的世界,教师不应阻碍他们的思维表现,要赏识孩子的作品,多鼓励,多肯定,多认同。不能说有损幼儿自尊心的话。

  其次,赏识作品。对幼儿的作品要表示认可、肯定。每幅作品,不管成人怎么看,它总有优秀的一面,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展览孩子的作品,有助于孩子间相互学习,互相探讨,同时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同时,我们让家长也来赏识孩子的作品,及时反馈孩子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使幼儿得到满足,产生快感,受到激励。我们要赏识孩子的作品,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注意发现画而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孩子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孩子进行分享、交流,使孩子有更多沟通的机会,这也是对儿童创作兴趣的保护,也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孩子健康教育的一个途径。

  最后,注意言行。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举止,要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都很喜欢自己的作品。老师和蔼可亲,孩子在以后的活动中才会敢画,愿意画。通过评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增强幼儿各方面的承受力,心理素质也能得到健康发展。

  幼儿的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总之,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尽力去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每一点进步,以鼓励、赞赏、指导、唤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心理活动,孩子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要积极为幼儿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为幼儿创建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互帮互助的家园关系,让幼儿情绪安定、愉快,从而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文龙鳞.<<幸福的孩子会成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1[2杨景芝.<<启迪儿童绘画>>.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12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