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幼儿园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4)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6月16日 14:51:52

  当一种语言指导方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教师往往会主动采用另一种幼儿更易理解同时也更为封闭的语言进行指导。因此,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经验水平的提高,较为开放的语言指导方式的使用频率也有所提高。中班幼儿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年龄段,教师已开始逐步使用较为开放的语言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当她们意识到当前的指导方式无法有效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时,她们会逐步降低指导的开放性,从而在幼儿原有的经验水平上给幼儿以合适的"支架",让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指导。

  案例7:理发店游戏中,教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在"理发师"剪完头发后,教师希望"理发师"接下来能够给顾客洗头,于是采用语言指导。

  L 老师:你剪好了吗?("理发师"点点头)剪好了,然后干什么呢?("理发师"帮教师解围裙)啊,这样就拿掉了?剪完了,还要干什么啊?剪完了以后要干什么?(说着,"理发师"已经将教师身上的围裙拿掉了)啊,把这个拿掉吗?我的头发还没有洗啊。

  "理发师":到那边洗。(指着洗头发的地方。)

  上述案例中,教师先是运用较为开放的询问式语言指导,希望以此丰富幼儿理发游戏的情节,但在连续询问三遍后,"理发师"仍然没能理解,于是教师降低了语言指导的开放程度,通过运用陈述式语言表达一个事实,意思是你现在应该给顾客洗头发。这时候理发师终于领悟了教师的意图,于是给予积极回应,由此达到了教师的指导目的。可见,询问式语言指导是一种开放程度比较高的指导方式,对于这样的问题幼儿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回答,不仅体现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更给予幼儿创造空间。陈述式语言指导则是一种较为封闭的指导方式,教师对于事实的陈述意味着幼儿可以沿着教师提供的思路拓展或延伸游戏情节。因此,开放式指导虽然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更有意义,但是对于小年龄幼儿来说不易达到指导的目的,教师在选择语言指导方式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把握合适的度。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9。

  〔2〕JAMES E JOHNSON.儿童游戏:游戏发展的理论与实务〔M〕. 郭静晃,译.2 版.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28-30。

  〔3〕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30。

  〔4〕邱学青.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幼儿教育,2003,255(3)。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