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让爱照亮流动儿童的心灵(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7月13日 23:51:19

  分析(二):

  从这个案例孩子的表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良威是也很想能加入他们,因为在男孩子心中奥特曼,是勇敢无畏的,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是心目中的神,孩子们玩时的欢声笑语和行动已经感染了他,可是他不知道自己该用何种方式参加,也没有孩子们的主动邀请,他也不确定同伴们是否会接纳和喜欢他,所以他选择了观望。胆小的幼儿羞于表现自己,不善表达。所以他只充当了一个小小的倾听者和观望者。当孩子说"我不会"后,老师及时说了鼓励的话,消除孩子内心的担忧、恐惧、不自信。让他有信心地说"我能行"、"我也会"。

  分析(三):

  这次良威首先他能主动去与小朋友找小朋友玩,进行交流,虽然说话的声音很轻,不是很大胆,但可以看出他在交往方面明显有了进步,会主动与小朋友进行沟通了。这次的成功交流,使良威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这为他下一轮的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次的成功让他体验到了交流带来的快乐。

  五、【案例反思】:

  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人性的积极健康的发展。因此,积极促进每一个幼儿社会性、人格的发展,进而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每个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责任,因此我针对所反映的情况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给孩子一个能感受爱和关怀的环境。

  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渐渐的适应生活,感受陌生人给他们带来的关怀,此时的教师是他们唯一可信赖的人,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

  针对良威如此内向的幼儿,我坚持每天都多关心他一点,多慰问他一点,每天早上他一来幼儿园,我就主动向他问好。平时生活中也多抱着他和他说话,虽然他不回应我,但我依然不断的和他交流。有一次自选活动时,班上一张小椅子倒了,良威站起来走过去,把小椅子扶起来塞进桌子底下,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时我及时夸奖了他,并给他贴了小红花,此时我感觉到他内心的喜悦,从此以后他的自信心更加足了,跟我也开始说话了。

  二、循序渐进,耐心引导

  良威其实是个蛮聪明的孩子,他的胆小内向是源于自信心的不足。在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后,让他看见了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快乐,从而促使他露出了微笑,得到了尊重、信任。让幼儿参加一些力所能及地劳动,体验"我能行",通过成功的体验让胆小内向的幼儿建立自信,与幼儿大胆交往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在活动中,为了让他多说话,我经常让他回答问题,鼓励他用大家都听得见的声音讲话,教育其他幼儿耐心等待,并用鼓掌的方式表扬他的进步,日常生活中,经常让他为大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大家发物品、到邻班老师那儿借东西,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与同伴交流,慢慢地,良威不再象以前那样羞怯、孤僻了。

  三、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努力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

  儿童是独立的,积极主动的个体,只有在开放、轻松的环境中,幼儿才会自由地选择、自由地进入,主动地和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才会大胆主动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在此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幼儿,不能以自己主观的意见代替幼儿的自由意愿,努力满足幼儿的需要,激发其内心,促进幼儿发展。

  四、家长沟通方面:

  通过家访与良威的父母进行沟通,了解一些良威在家里的情况,并委婉地向良威的父母说明他目前存在的问题。沟通后,我与良威的父母进行了商讨,制定出了对良威实施教育的具体措施,以帮助良威成长进步。根据对良威情况的分析,我与其父母共同制订了以下措施:

  (一)家庭教育方面的措施

  1、培养良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在家中,培养良威良好的习惯。在吃饭时,要培养良威不要乱讲话,不剩饭。坐板凳时,要端端正正,不左右摇晃,或者把脚放在板凳上等,父母也可以以身作则,培养良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个人卫生习惯上,要时时处处提醒良威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比如,及时提醒良威不要把衣角放在嘴巴里,有鼻涕时要提醒他擦鼻涕,并且给他准备干净的手帕,放在身上,以便擦鼻涕用。同时,要给良威讲道理,告诉他哪些是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哪些是讲卫生的好习惯,并且告诉他,不卫生的孩子是不受小朋友欢迎的。

  2、向良威父母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家庭教育缺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家庭教育理论的匮乏。如何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我向他父母建议多对他鼓励和表扬。对于良威来讲,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很棒的,父母是爱自己的,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其自信心。通过聊天的方式,多与良威沟通。问良威在幼儿园的事情,了解他的感受。比如:今天幼儿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今天老师表扬你了吗?为什么受到表扬?今天有没有学习到新的本领?等等。通过与良威交流,了解他在幼儿园的生活及感受,使他感受到母亲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并培养他喜欢向母亲倾诉的习惯,消除母子之间的隔阂,改善母子之间的关系。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