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幼儿音乐活动的游戏化策略探微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7月19日 09:27:25

  摘要: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化与低效化等问题。研究表明,关注游戏化的外在形式而忽视游戏的基本精神,注重教师自身的教育意图而忽视幼儿的需求与能力差异,注重游戏的情境性而忽视挑战性与创新性,教学互动单一等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教师只有明确游戏的核心特性,尊重儿童的文化需求及个体差异,将游戏与音乐有机融合,不断提升教育机智与教学个性,以增强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有效性与适宜性。

  关键词:幼儿音乐活动 游戏化 活动策略一、前言热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幼儿把握世界的重要手段。日本着名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在《爱的才能启发》中认为,儿童的音乐教育应"以游戏般的快乐心情开始,再以游戏般的快乐心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德国的奥尔夫、瑞士的达尔克罗兹等都十分重视以游戏的方式对儿童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 我国长期的幼儿音乐教育实践表明,游戏是幼儿特殊形式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热衷于追求游戏过程中的快乐,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心灵需要。在幼儿教育中运用音乐,不单单是得到美的体会,更是孩子们在智力、身体、个性、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获得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值得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探讨。在幼儿音乐活动当中,应当注重指导与策略,提高幼儿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热情。

  二、当下音乐教育游戏化主要问题的检视游戏化的音乐教育能较好地激发了幼儿音乐学习与创造的积极性,带给幼儿许多的欢乐,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效。但是,不少幼儿园在音乐教育游戏化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化与低效化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被游戏"在许多贴着游戏"标签"的音乐活动中,游戏无法真正发挥其教育功效。不少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具有情节、角色、玩法、规则等外在的形式,但却无法真正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与主体性。许多孩子对教师"精心"设计组织的音乐活动兴趣索然,有的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导演过度、干涉太多,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为了游戏而游戏在许多冠以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仅仅体验了参与的快乐,却无法获得应有的审美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活动开展得十分热闹,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但其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音乐素质与能力并未在游戏化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忽视甚至阻碍了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一些幼儿教师过分追求幼儿在游戏中的快乐,不断强化外在的强烈刺激,导致不少幼儿养成无法静心倾听、思考与学习等不良习惯,助长了音乐学习与创造过程中的浮躁心态,忽视甚至阻碍了幼儿专注倾听、认真思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四)游戏与幼儿年龄特点、游戏情境与音乐的内在切合度不够一些教师缺乏把握音乐与设计音乐游戏的能力,所设计的游戏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要求不相匹配,或是与音乐的结构、节奏、音色等表现手段的内在联系不足,幼儿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化情境中不能获得音乐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与应有的审美快乐。

  三、案例分析和指导策略(一)案例分析1、猫和老鼠《猫和老鼠》是一节音乐游戏活动。活动的音乐源自《魔盘》,《魔盘》的音乐结构变化比较鲜明,为了适合于中班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教师对音乐进行了剪接。经过剪接,前段的一音乐在旋律上层层递进,节奏相对稳定;后段的音乐节奏突然加快,紧张、刺激,旋律活泼、有趣,非常适合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结合音乐,教师设计了"猫和老鼠"的故事情境,使音乐和故事较好地匹配起来。因为猫和老鼠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形象,贴近幼儿生活,易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活动中,我看到孩子们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境中,愉快的扮演着老鼠进行游戏。音乐游戏活动中,教师生动的表情,形象的肢体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的吸引着幼儿。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去扮演小老鼠。幼儿游戏过程中肢体动作的自由表现及可爱的表情,回馈给教师的是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准确的感受了音乐,在活动中很自由,很快乐。

  2、办家家活动内容在设计上的趣味化和情节化对于课堂气氛来说很重要。唱歌活动《办家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幼儿都有玩"娃娃家"的经验,因此这首歌曲在内容上来讲是幼儿熟悉的。但是这首歌曲中间有"念白"部分,这样的说与唱的交替过程幼儿总是容易混乱,在第一教时我运用的是呆板的、生硬的反复练唱,虽能够勉强让幼儿熟悉歌曲,但是,却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只是被动的在学习。于是,在第二教时尝试让幼儿边唱边玩、边唱边演,果然展现出的是一个生动的,融对话、交流、表演为一体的游戏场景。幼儿能自己在"念白"环节做炒小菜的动作,也会根据歌词照顾宝宝,喂宝宝吃饭等等。幼儿对每一个音乐角色都很感兴趣,融入到其中,得到了训练,效果明显就好多了。

  (二)活动策略(一) 明确游戏的精神及其核心特性游戏具有许多的功能属性,但生物性与原发性是根本的、第一性的,游戏的文化性是继发性的,建立在生物性的基础上。自在、自足、与自我完善是游戏的精神,而游戏所有特性都起源于人的对自身心灵追求"幸福存在"需要的理解,以及主动向自身心灵提供滋养和自我完善努力。正是这种特性,使得儿童在游戏中成为真正的儿童。只有在教育活动中保持游戏的这种特性,才能培养富有游戏性的儿童,这是儿童发展的原动力,正如布约克沃尔德所认为,"人类从生命一开始到生命的结束,始终保持游戏的能力是性命攸关般重要的"。音乐、游戏、儿童因为快乐而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限制幼儿,应让幼儿在更加自在自主的游戏化音乐活动中,享受快乐的音乐之旅,追求身心的愉悦与成长的幸福。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