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初探(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8月31日 01:02:36

  2、举办“生日会”:当某个幼儿有办“生日会”的需求时,我们可以与家长配合把“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如在上学期我班举办的“生日会”上,幼儿家长买来的蛋糕、饮料、糖果等将成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我在主持“生日会”的过程中就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如在请大家唱完生日歌、说完祝词之后,请“小寿星”为大家分发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共同期待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食物,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

  3、创设宠物“分享角”:就是在教室中开辟出一个小小的角落来摆放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宠物玩具。在自选游戏时,幼儿可以随时到这个角区来与小伙伴共同分享自己或他人带来的分享物。

  四、正面强化——促进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常用的正面强化有两种:口头语言强化和肢体语言强化。

  1、口头语言强化。

  口头语言强化是指老师用适当的语言肯定幼儿的分享行为,强化幼儿的愉快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再次尝试分享的愿望。例如:在日常游戏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班上一位幼儿带来一辆新型玩具车,当别的幼儿想与他玩却遭到一次次拒绝时,别的幼儿就会说:“以后不跟你好了。”这时,带玩具者马上感到如果不与别人分享玩具,他就可能失去小伙伴,于是就同意将玩具给小伙伴玩。这时,我就要抓住这一教育时机问他:“和XX一起玩高兴吗?”并进一步强化:“有好东西应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才对,你看因为你把玩具分给小伙伴玩,所以你们在一起才玩得那么高兴,你真了不起!”类似的情景发生后,如果老师都能注意及时强化,幼儿在今后就会逐渐产生分享的动机和行为。但老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强化时要重点针对行为本身而不是针对本人,这样幼儿才能产生积极的分享行为。

  2、肢体语言强化。

  肢体语言强化是指教师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眼神、姿态等变化来表达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肯定。如我班的施施、梦瑶小朋友经常热心帮助别人——帮小朋友搬椅子、折衣服。我看到后都会及时利用肢体语言向她们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手轻轻抚拍其肩、头等方式,使幼儿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从而在今后更愿发生类似的行为,在集体中形成学习与竞争的环境。

  以上做法,不仅能使小班幼儿得到适当、长效、深刻的行为强化,同时还有助于他们学会注意、体会别人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幼儿社会情感认知的培养。

  总之,这些方法虽然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它们总是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共同发挥作用的。实践证明:我们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让幼儿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稳定、自觉,不断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使幼儿学会体验对方的感情,学会与人共同分享,体验与人共享的快乐、愉悦,为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幼儿的个性、品格、行为的发展,甚至是幼儿的一生都是受用无穷的。

  让我们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爱的种子;在分享的快乐里,体会生活在集体大家庭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史慧中:《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5月。

  2、张虹:《幼儿教育》,2002年11月。

  3、王永生:《幼教博览》,2002年12月。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