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指导策略(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10月09日 19:52:36

  (三)材料还必须可操作性。

  幼儿是好动的,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些灵活性、随意性比较强的低结构游戏材料,而不是限制性强的高结构材料,让孩子在不断的操作中积累经验,在操作中丰富孩子的知识,在变换不同的玩法里激起孩子的兴趣。比如在孩子进行娃娃家游戏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提供一些形象逼真的蔬菜、水果、食物等等。而孩子在玩这些高结构材料的时候,因为材料的可操作性比较差,孩子只能做一些比较简单的炒菜、吃东西的动作,游戏的提高空间不大,孩子玩起来就觉得容易生厌。而如果在这个游戏的材料了加入一些低结构的材料,比如橡皮泥,雪糕机等,孩子又可以有更多的玩法了,他可以用橡皮泥做出美味的佳肴,作出不同形状的蛋糕,丰富多彩的甜点等。孩子玩游戏的积极性、创造性、趣味性得到大大的提升。

  三、教师对孩子的游戏做启发性的指导。

  (一)教师善于观察,做好记录。

  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操作,获得不同的知识,会发现不一样的玩法,会提出不一样的要求。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有一双慧眼,及时了解孩子的意愿、兴趣、知识水平和关注的热点等等,为孩子提供匹配的游戏材料;通过观察及时发现自己的设想和孩子的游戏是否同步,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孩子的能力水平,及时的更换材料,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出指导。

  教师不但是活动的观察者,同时也是探索发现的记录者,老师要对孩子在游戏中提出的问题、发现的问题、探索出的结果、异常表现等等都要及时做好记录,为以后的游戏活动提供依据,便于活动后的总结和为活动目标的调整做好文字依据。

  (二)在游戏中教师及时介入,以一个游戏的参与者的角色来指导幼儿的游戏。

  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可能因为个人知识水平的不足,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时会无法应对一些突发的事件和一些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应及时介入孩子的游戏,以一个游戏者的身份及时引导孩子。如在我在组织孩子进行"爱心门诊"的游戏时,有一个平时比较腼腆,内向的孩子选择了医生这个角色。她玩得很高兴,他完全沉浸在医生这个角色里,但是他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和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她面对前来看病的孩子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应对,这时我就以一个病人的角色来到她前面看病,用病人的一个个关于病情的提问帮助孩子解决当前的困境。孩子在游戏中与我的交流中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经验。

  (三)注重孩子个别差异的教育。

  区域活动是分散性活动,相比集中教育活动,更能展现幼儿个人的知识、技能、性格等个性差异,这正是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孩子做出不同层次的指导。比如我们班的微微是一个很内向的小女孩。她每一次参加"爱心门诊"的时候,医生问她问题时她总是支支吾吾,一句话都表达不清楚,也显得很紧张。有一次我故意装成一个迷路的老婆婆,请求他帮助我带我去看病,一路上我不断跟她交谈,说我哪里那里不舒服,结果我发现她却可以根据我的身体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还表现出一个小大人的样子特别会照顾人。直到她陪护我把病看完也没有看到她紧张的样子。通过这个游戏下来,我清楚了解孩子并不是知识经验的不足,而是因为心里上的紧张引起她以前做游戏的不自信。游戏做完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她的能力,在游戏总结中在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她。这一次的游戏给了她很大的鼓舞,到了下一次游戏的时候,她再也没有当初的紧张了。

  四、对孩子的游戏做出有价值的、有指导性的总结。

  孩子在活动中有许多值得同伴学习的东西,也会有些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孩子的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应每次做一个有指导性的总结。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总结中去,把在游戏中不同的玩法跟孩子分享,把自己看到的不足勇敢地说出来。老师在孩子的总结中发现核心问题,再做一个有指导性的总结,从而让孩子今后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把区角活动的玩法做得更周全,更科学。从而也让孩子在不断总结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开展要根据本地区特点,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不同发展需要,结合教育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展,更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用你的爱心及责任心,不断丰富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善于发现、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改正不足,才能把幼儿园区角活动生动有效地开展起来。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