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幼儿彩绘兴趣和欣赏力的培养(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10月20日 20:46:22

  例如我们要画大树,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对大树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在观察时,我们要帮助孩子有目的地搜寻信息。如观察树枝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树叶又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对绘画语言的敏感度。

  也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具体的作品,可以从感觉的层次和表现的层次出发,要求儿童用直接的感知觉与美感意识接触作品,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对作品进行分析、描述和谈论。教师适当地对作品作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

  三、丰富幼儿想象力

  从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着手,在美术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孩子从两岁多的时候就喜欢绘画,就喜欢拿着笔到处乱涂乱画,因为这个时期正好是孩子们的涂鸦时期,我们如果用简单的范画和教材,无疑是在禁锢、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情感表现。我们可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并运用于绘画当中:(1)给孩子讲《鬼兔赛跑》的故事,并启发孩子进行想象,将故事中的情节画出来。(2)请幼儿画出自家的房子,不同的幼儿便会画出不同的房子来。有的幼儿画的是正方形的房子,有的画的是长方形的房子,有的却画成的圆形的房子,这些情况足以说明幼儿的思维是很活跃的。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根据幼儿的想象力发展特点,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对事物多进行观察了解,使幼儿通过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当好幼儿想象力的引导者。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又要拓展他们的思路,使他们张开想象的动翅膀,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手法,发展他们的表现能力。

  四、正确评价幼儿作品,激发幼儿再创作的信心

  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和创作热情,使幼儿体验成功。如果看到孩子画得四不像的图画便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孩子就会逐渐对绘画产生厌恶的情绪,从而丧失画画的兴趣。作为孩子,他们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一种语言。孩子们往往借助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通常会把自己看到的事物或想象的事物通过绘画表达了出来。儿童的天性是爱美和寻找欢乐,在艺术天地中,孩子们尽情去愉悦、畅游,因此,孩子离不开艺术,而艺术更应由孩子去创造!要常用欣赏、鼓励的语言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美术创作的主要特征是表达自己的稚嫩而纯真的内在情感。因此,老师的评价方法对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再现与诱导很重要。首先,不能简单地用"再现、写实、逼真"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而应从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及绘画技能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其次,对作品的评价应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宜采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应从其个人的发展水平来评价。第三,尽量从正面评价所有幼儿的作品。千万别说"一点也不象"或类似的话。因为童年时代特有的想象、创造能力一经压制很难再萌发。因此,不管幼儿画什么,老师和家长都应鼓励幼儿独立想象和创造,尽量与众不同,尽可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因为一件作品在成人看来或许没什么,而孩子却是认真的。

  对于孩子来说,优秀的彩绘作品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作品表现出丰富的内涵及想象力。(2)作品有孩子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生活情趣。(3)会使用基本的绘画技巧。根据这些要求,教师在评价中应采取积极、亲切、和蔼的态度,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稚拙的个性特征,站在幼儿的角度来理解幼儿在绘画中所传达的内心世界,鼓励和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儿童的天性是爱美和寻找欢乐,两者不谋而合。在艺术天地中,孩子们尽情去愉悦、畅游,无拘无束地唱、跳、画、玩、做,就如同一棵幼芽,在阳光、雨露滋润后,尽情呼吸、纵横、茁壮、健康成长。因此,孩子离不开艺术,而艺术更应由孩子去创造!

  幼儿彩绘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艺术素养,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总之,幼儿彩绘教育是促进幼儿智力,审美和心灵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幼儿的绘画活动,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层次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切不可操之过急、将绘画技能和技巧强加于人。应让孩子们能在自由的空间里发挥自身潜能,养成良好习惯,自发主动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用富有创造力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去描绘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