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议小班幼儿不良习惯的纠正(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11月07日 22:32:09

  1、要使有此行为的幼儿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幼儿骂了人,要及时批评指正,不能让他有进一步的行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对老师、同伴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爱心。

  2、避免幼儿有模仿侵犯行为的范例。教师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不打幼儿或吓唬幼儿,同时教师要教育幼儿认识到打人、骂人是错误的,并要求幼儿犯错误后自己去道歉。

  3、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幼儿进行侧面教育,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手的功能、作用,意识到做好事是能干的小手,做坏事是肮脏的小手,用手可以做很多的好事情。

  三、胆怯和孤独的改善

  胆怯与孤独一般发生在性格内向的幼儿身上。在家庭中有些家长对幼儿过于娇惯,给幼儿过多的保护,这样往往造成了幼儿的胆怯与孤独。另外,生活环境的单一又造成了幼儿到了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小班幼儿的胆怯与孤独一般表现为不敢与人交流或声音小、走路迟缓、反应缓慢,甚至独自暗暗哭泣等。

  娇正时要对症下药,找到造成胆怯的原因,从根本上改善或消除这些原因,同时要对幼儿已经形成的胆怯与孤独采取一些积极的方法加以矫正。根据以往经历,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做法:

  1、教师要给这些幼儿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首先要使幼儿感到老师是可以亲近的、可以信赖的。不应当面指出幼儿的这一弱点,以免增强幼儿的心理压力

  2、教师要组织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幼儿接触广阔的生活天地,使幼儿淡化并逐步消除其恐惧心理。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可带幼儿参加集体性活动,并有意鼓励他、表扬他,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3、教师要注意不宜勉强让胆怯的幼儿面对众多的伙伴做一件事,这样将会出现相反的效果,而应让幼儿慢慢适应集体生活,逐步走到小伙伴中间去。

  4、教师要有意为这些幼儿提供和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并教会他们必要的交往技巧。如让幼儿与受欢迎的小朋友进行配对活动,同时引导他们如何和同伴相处。这样有助于消除幼儿的孤独感,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四、 正确处理幼儿的撒谎行为

  在教学中我时常听某幼儿对我自豪的说:"老师,昨天我和妈妈到北京去了"(他一直上幼儿园的)"老师,爸爸给我买了象房子那么大的新雨伞"……这些都是小班幼儿的"无意说谎"现象。前者说谎的原因是幻想与现实混淆,这是由于小班幼儿自我中心化思维的影响,不自觉的把自己想象或幻想的事情同现实生活混淆,以想象代替了现实。后者说谎的原因是幼儿认知不足,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并不十分清楚房子和伞究竟哪个大,于是就把伞比作房子那么大。教师应该知道,以上说谎是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幼儿的说谎纯粹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为,与幼儿的品德没有关系。

  幼儿的说谎还具有有意性,有的是否认错误,有的是虚夸成绩、有意欺骗等。在小班幼儿中无意性的说谎较常见。我们教师要做到:

  1、我们要认真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根据幼儿说谎性质不同,"因材施教"。

  2、采用正面教育,积极引导,不宜批评、惩罚。

  五、不良习惯的矫正

  有的幼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会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如咬下嘴唇、嚼铅笔头、咬手指等。作为教师要注意对待这种现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幼儿进行有的放失的教育。

  我们知道不良习惯一旦形成不可能立即纠正,因此教师要注意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不要总用语言去提示使其纠正,因为小班幼儿正处于无意性活动时期,老师不停的说反而会对幼儿的不良习惯有语言强化作用,所以我们宜采用分散幼儿注意力的方法:如当幼儿咬嘴唇的时候,尽量和他说话,使他自动放弃这种动作;或者一边对幼儿说话以便用手把咬着的下唇拨开;尽量让幼儿的手指多做一些动作等。同时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让他们有事可做。还有的幼儿出现舔墙、吃小石子等行为,这是幼儿的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要及时告知家长为幼儿检查身体,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总之,教师要对每一位幼儿充满热爱、关心之情,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这样一定会培养出活泼开朗,健康向上的新一代人才!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