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的研究(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4年01月14日 20:54:56

  1、打击乐本身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外形及音响效果,幼儿最初对打击乐活动产生兴趣是来自于打击乐本身的兴趣。奇特的外观造型,尤其是乐器发出的奇特声音,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尽管有时孩子们会用它敲击出的声音不够悦耳,但仍能见到他们十分投入,十分开心。

  2、每一件打击乐器都具有其不同的演奏方法,在与其它乐器相比下,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很容易掌握,孩子们在摆弄中了解乐器的特点,使幼儿很轻松的进行操作,减轻了幼儿在学习中的心理负担。

  (四)了解和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特点和运用

  1、基本乐器的认知与使用

  首先,幼儿通过倾听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能够用语言表是有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随着教师的引导,幼儿会逐步发现声音长的乐器如果连续敲打起来的声音效果不好,而声音短的乐器则适合较快节奏的敲击。这样,幼儿在无意识的探索中,感知了节奏的快慢、强弱、渐强、渐弱、渐慢、渐快的特点。并且了解到不同的乐器适合不同的节奏型。

  2、利用自然物自制乐器开展打击乐活动

  大自然中有许多不同的声音,除打击乐器本身,又有许多材料本身也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效果。因此,我尝试让幼儿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孩子们想尽一切办法,将锅、碗、瓢、盆、纸盒、酸奶盒,铁罐、易拉罐…….等物品通过加工或添加的方法,是他们都变成了乐器,在每种乐器发出声响时,孩子们会仔细倾听,发现他们音色的不同,随后,孩子们在打击乐活动中,自由选择自制乐器进行演奏,他们的主动性更强了,对于节奏的感知能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创设动态环境感知体验节奏。

  利用环境的教育作用,我们结合近期的学习内容将节奏体现在环境中,如:墙壁展示、资料夹展示、幼儿自创节奏展示等展示在表演区中,并在活动中给与幼儿充分的选择体验的机会,为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的培养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

  (六)多媒体与打击乐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大家都知道,利用多媒体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向幼儿提供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展示的感知对象,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有利于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打击乐活动也正是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多媒体内容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使主客体相互作用,让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使幼儿通过多媒体与打击乐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活动中,我搜集并制作了许多与中班打击乐活动相关的多媒体资料(课件、音乐),如:

  1、认识不同的打击乐器:

  注重从幼儿的欣赏感知入手,了解不同乐器的名称、特点。

  2、观看打击乐表演:

  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认识不同的打击乐器,感受在表演中每种乐器在表严重所承担的任务与作用,感受乐器间的相互配合在表演中的意义。

  3、运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结合课件、音乐,组织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从感知入手,逐步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体验,最终使幼儿在节奏感知能力上得到提高。

  八、研究结果

  教师:在组织与设计中班幼儿打击乐活动上设计思路更加宽阔,运用教育手段更加丰富灵活,充分将幼儿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更加适应孩子们的需要。

  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充分感受艺术活动带来的享受,善于表现与创造,更加关注身边的音乐作品,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有明显提高。

  幼儿园:

  1、教师在打击乐研讨活动中逐步打消了上打击乐活动的抵触心理,大部分教师尝试运用总结到的经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教师的研讨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2、此研究为幼儿园今后继续开展音乐领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作为今后研究的有力依据。

  九、结论与分析(附表)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幼儿通过打击乐活动的训练,通过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能够通过视、听、触等感官的综合利用,感知不同的节奏型,幼儿通过不断的积累,建构起其自身的知识经验体系,为其为乐曲进行创编节奏型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幼儿在节奏感知能力上有明显提高。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