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大班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4年02月08日 20:05:16

  (四)其他活动--增强幼儿有意倾听和听记指令的能力。大班阶段教师要强化幼儿的有意倾听和进行听记指令的训练,开始可把幼儿所听到的记忆任务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联系起来,然后逐步给他们提出一定的实践任务,引导幼儿把听、记与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并适当布置适合幼儿完成的家庭任务。如:在春游的前一天,让幼儿听清楚,准备物品的要求和明天游玩的地点和出发时间,让幼儿回家告诉父母,和父母一起准备。第二天,教师进行询问反馈,表扬完成任务的幼儿。

  如果幼儿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能学会倾听,那么在安静的环境中倾听能力就更强了。因此,我们尝试在户外运动中培养幼儿倾听指令、倾听游戏规则的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借助于观察讲述者的手势、表情,学习掌握了听重点词、句的方法,提高了倾听技巧。

  二、在培养大班幼儿倾听能力组织实施中我们运用了以下策略。

  (一)激发兴趣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内驱力,有了兴趣,幼儿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教师要把激发兴趣作为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切入口。

  首先要让幼儿对教师及同伴的言谈话语持有兴趣,这样幼儿才会集中注意力,愿意去倾听。如:学习活动《动物职业介绍所》,在介绍故事主角的时候我没有直接介绍故事的角色,而是用猜谜的方法,让幼儿猜出故事的角色。在猜谜时我问:"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在交流猜谜的方法中,幼儿懂得只有听清楚谜语的每一个字才能猜出谜语。使幼儿学会理解、分析词义,对猜谜充满兴趣,掌握了倾听的方法,思维也处于活跃状态。其次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要采用形式活泼、喜闻乐见的游戏。倾听虽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孩子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以"玩"促"听",幼儿的学习就是在"玩"中进行的。如: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中,当幼儿在对小学生奖章感兴趣的过程中,幼儿提出许多有关奖章的问题,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收集资料寻找答案,然后组织幼儿交流开展争章游戏。由于幼儿都十分向往争取奖章,如何能得到奖章这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且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又针对大班幼儿喜欢竞争的特点,活动采用大奖赛的形式,为了能得到奖章幼儿围绕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答题,他们为了得高分就会仔细倾听同伴的发言,补充自己不同的想法。在愉快地游戏中不知不觉地促进了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最后还可以根据活动需要恰当的使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更生动,学习气氛更宽松,幼儿思维更活跃。如: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来到了山脚下,它看见了什么?它又会想到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爱呢?"此时,幼儿可以从课件画面更清楚的观察,超越了图书的画面拓宽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幼儿说:"路有多长我就有多爱妈妈;天有多大我就有多爱妈妈;山有多高我就多爱妈妈…"此时课件大大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幼儿想象表达的越精彩,幼儿倾听的兴趣就越高。

  (二)言语指导策略:教育的过程不是一种从教师向幼儿单向的传递,而是通过交流和对话。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乃至其他心理发展有更大的影响。语言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教师在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特点的幼儿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有时可以针对性的提问,有时机智的点拨,这都是让幼儿建构自己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方式。有时老师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语言,幼儿爱听、乐意听,能把孩子们地注意力给充分吸引,能使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有时教学用语的简明扼要、甜美童趣,能给幼儿非常明确的信息,幼儿会集中注意地去听,这样有助于幼儿理解性倾听能力的培养。

  (三)角色变换策略:教师在活动中作用的方式与作用的量的不同,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互动关系也随之出现变化。新型的和理想的师幼对话关系建立在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基础上,教师由主导者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

  (四)互动评价策略: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幼儿倾听的重要手段。

  (五)榜样示范策略:在教育实际中,我们往往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倾听,让孩子倾听老师的所言,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表达。其实,老师倾听孩子表达,对加强老师与幼儿的交流,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用自己良好的倾听行为去影响孩子。

  (六)民主平等策略:我们会发现当与自己喜欢的对象交谈时,彼此会互相吸引倾听更为专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师生倾听对话的基础。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和教师的关系是合作学习者的关系,而非上对下的关系。教师的责任是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作为支持者应与幼儿平等的交流与交往,其行为反应是"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这样就有了与幼儿一起分享和协作的学习过程,在幼儿有需求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将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