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策略的几点思考(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4年02月11日 10:21:58

  针对孩子的特点,首先要决定有效的强化物,并一贯地执行。选择的强化物如果是孩子最乐意玩或做的事,往往效力最大。毛弘扬最喜欢当小老师,分好东西给大家吃。于是我们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如果他一整天没有欺负小朋友,就获得此项权利。而且,这一荣誉每天都在预期行为没有发生之后给予,以使孩子的这种攻击性行为更有可能被消退,以后再逐渐降低频率。

  其次,某些类型小的强化物,跟随教师希望看到的行为立即给予。对许多年幼儿童来说,这种即时强化是在行为改变中几乎都被用到的。当毛弘扬慢慢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时,在他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笑脸"贴纸或鼓励后给予额外的、较大的奖赏更加有益于孩子行为的转变。如请孩子坐老师的大椅子,孩子们非常喜欢坐大椅子当小老师,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光荣和自豪的事情。教师也在一天活动结束之后评今天最听指挥或有进步的孩子,奖励他坐大椅子,用以激励孩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效果非常好。

  教育中要软硬结合。羽麒也是个挺特殊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攻击性行为非常强。刚来时老师批评他,他会用枪毙的办法来对付你(举起手来做枪打你)。当他犯了错误在好言相劝无效的情况下,我决定采用硬突破。把他单独叫来加以批评,直到他委屈哭泣,并且对他的眼泪不作同情。等羽麒平静下来后,再告诉他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他,应该怎么做。同时羽麒还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画画、算数都非常好,我就常常请他在自然角的观察记录本上画下被观察的物体,请幼儿集体欣赏;上课很动脑筋,就用五角星作为奖励。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一软一硬,使得孩子对老师既喜欢又尊敬,自然会听从老师的指挥了。

  三、反思与讨论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贯穿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采用了这一系列的措施后,我们的班级与以前截然不同了,孩子们已较守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还总结出常规培养的"四字诀",即:细、查、实、恒。

  1.细要求教师眼明、心细、嘴勤,也就是要学会多看、多听、多说。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班级的情况。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从中发现问题,还可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意见,以及孩子反映的情况,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多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小班的孩子年纪小,就更有必要了。在活动前先提活动的要求,让孩子明白该怎么做,给孩子先打预防针,孩子就会按照预定的目的去行动了。

  2.查口头教育是浮于表面的,幼儿在执行常规时,肯定会打折扣,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凡各种各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督促、检查。当教师提出要求后,一定要落到实处,检查孩子是否做到了,不做到的要明明确确地告诉他这个环节的具体规则,让他执行,而不是要求是提出来了,却不检查,说归说.做归做,即使孩子没有做到,也不管。这样培养出来的班级常规就可想而知了。

  3.实教师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把要求具体化,来约束孩子的言行。如教学活动中提出"三勤一中"的要求,是勤动脑、勤动手、勤举手,注意力高度集中,让孩子知道如何上课,提高孩子的学习质量。洗手时提出"二不二让"的要求,即不推不挤,你让我,我让你,让孩子有秩序地、友好地洗手。把要求化抽象为具体,与孩子的思想行为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4.恒科学合理的常规,可以形成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持之以恒的常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促进常规的稳定性和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常常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遵守各项活动规则,对常规教育抓不懈,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从而使各项活动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总之,教师应为幼儿积极创造一个肯定、激励、民主、宽松的氛围,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这样,才能使小班的班级常规管理走向科学化、人性化;才能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终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王亚飞:《如何当好幼教班主任》,铜仁学院学报,2007.62.张娇:《润心细无声--浅谈幼儿班主任工作》,新课程,2010.103.孔娅昕:《浅谈幼儿园班主任的基本素质》,时代教育,2008.84.王剑虹:《论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秩序的建立》,文教资料,2011.45.田莉:《日常活动中幼儿常规管理的策略》,考试周刊,2011.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