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到哪里去了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0年04月30日 11:13:09

  活动目标:

  1、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活动准备:

  1、水盆若干、罐子,实验记录卡人手一份、记号笔人手一支。

  2、干毛巾、塑料花片、泡沫块、海绵块、石块,以上物品每组若干。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物体的容易吸水和不易吸水。

  活动难点:讲自己的实验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变魔术让幼儿产生兴趣1、猜谜语:(水)师:小朋友们,老师出一个谜语让你们猜猜。"有样东西用途大,无色、无味、透明的,鱼儿爱在里面游,人们口渴喝个够。"幼:……2、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是水。那好,今天郭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关于水的魔术,你门想不想看?

  幼:……3、教师边表演边讲解:A:老师这有一个空罐子(没有塞毛巾),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证实罐子确实是空的),我用杯子舀半杯水倒进罐子中,然后把罐子倒过来(哦,水有流回到杯子里了.)B:用一块布遮住,换另外一个塞有毛巾的杯子,再倒半杯水进这个罐子中:"现在郭老师要把水变没,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边摇晃罐子边说).然后把罐子倒过来,(咦?水呢?到那里去了呢?谁知道?)幼:……师:你们说出了这么多答案,那那个是正确的呢?还是让我来揭开秘密吧,闭上眼睛大声数一、二、三,(幼儿数到三的同时把两个罐子都拿出来,并把盖子取下来,让幼儿看到原来是两个罐子,发现不同,一个有毛巾一个没有.)师:有的小朋友说,水跑到毛巾里去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把毛巾从杯中取出,拧一下,确实能拧出水来)师:你们真聪明,猜对了,水果然是被干毛巾吸走了,那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容易吸水的呢?

  二、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东西,真不错.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干毛巾、石头子、泡沫块、海绵等,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试试看到底谁能吸水.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罐子,罐子盖是能打开的,打开后你可以把你要做实验的物品放进去,比如说毛巾(边说边作示范操作)把毛巾塞进去后再把盖盖上,舀半杯水从倒进罐子里,再把罐子倒过来,看一看水是流回来还是被吸走?做完实验后把结果记录到你的实验记录卡上。如果材料是可以吸水的用""表示,如果不易吸水的用""表示。(幼儿进行实验,教师提醒幼儿实验后记录实验结果)三、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请幼儿上来说说自己为什么给这种材料做这个标记,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根据幼儿的发言在黑板的大记录表上进行总结)师:现在老师请五位小朋友上来,同时进行实验,我们一起看看那种材料最易吸水,那我们就用这种材料变魔术。

  五位幼儿做实验,其余幼儿观察。

  找出最合适的材料,师:原来这种材料是最易吸水的,那我们可以用它来变魔术。

  四、活动延伸。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能够吸水的东西,比如你们刚才说的土壤、布、等,我们还可以回家后试一试,然后自己做记录卡,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许幼儿将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毛巾能吸水,石头不能吸水? 为什么往塞满了毛巾的杯子里倒一盒水进去就能被毛巾吸掉,而再倒一盒进去,把杯子倒过来水就能流回一点来?等等,如果发现问题,我将引导幼儿继续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准备作为延伸活动或继续组织下一次活动.)课后反思: 虽然是这样这堂课还是有很多问题,首先我没抓住幼儿的倒水的量,其实在这方面还可以做一个延伸活动,让幼儿通过倒水量的不同,发现物体的吸水情况,也可以进行再次实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点我没把握好。还有在总结幼儿的实验结果时,我没有及时在黑板上去记录,而且是在后来做的,显得有点多余,这其实是不应该发生的事,下次一定要注意。在上次试教中记录表都被水弄湿了,这次我把记录表封塑起来,结果发现还是不行,其实我应该让幼儿将记录表放在凳子上,这样问题都解决了。

  2010年5月7日听课者的想法及建议:

  中3班潘佳淼:本周听了郭丽娟老师设计的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后,从中深受了一些启发。以下谈谈对于听本节课的认识。首先,郭老师在本次活动设计上有充分且细致的准备,教具材料和幼儿操作物品都准备的比较充分。教师教态自然亲切,特别是做魔术的时候,幼儿兴趣非常浓厚。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在操作环节中,放在海绵中的水量无法控制,以至于幼儿还带着疑问,海绵不是能吸水吗?教师在总结的时候应该要得出结论,海绵吸水是有一定限度的,它喝饱水后,就不能再喝了,并归纳从海绵里拧出谁来,解决幼儿的疑问,得出评判的标准。科学是知识经验的迁移,幼儿在操作的时候把桌上也弄的很湿,教师在巡回指导的时候,让幼儿用海绵等会吸水的操作材料吸水,积累幼儿的经验。教师也忘记了记录大表格,在活动最后再补上这个环节,而幼儿操作的小表格也基本上没有画出来。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足之处请见谅。

  2010年5月7日中5班 叶玲玲:在具体环节中也有一些小错误,比如:

  1、  记录卡的使用。本次活动是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猜测不同物体的吸水程度,然后再记录。幼儿在操作后桌上难免会有水,记录的时候很多记录卡就被弄的湿嗒嗒的,有些符号也模糊了,这样就减弱了记录卡的作用。还有记录卡的准备问题,老师一开始是不是可以把物品标志介绍一下,统一一下,这样便于幼儿操作。

  2、活动中,魔术这个引子吸引了幼儿,孩子们对活动的参与度很高,兴趣浓厚。

  3、用于孩子到水的杯子可以采用一些一次性的透明杯子,画上线条,便于幼儿控制到水量。

  4、整个活动可以给幼儿一些表述的时间,可以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重新抛给孩子。

  2010年5月7 日中4班张玲红:上午第一个活动是郭丽娟老师开展的科学《水到哪儿去了》,通过猜谜引题,还有变魔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气氛活跃,教师教态自然大方。但是在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1、操作材料的问题,教师应交代清楚怎样操作,还有控制水的量。由于教师没有说清楚,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实验不是很成功,没有很好体验毛巾,海绵吸水的作用。2、桌面清洁度。操作材料可以分类摆放,交代清楚让幼儿保持桌面的清洁。3、记录时可以老师先讲清楚每种材料应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这样幼儿在操作时就会更清楚。4、知识经验迁移。在活动中桌面上出现很多水,这时老师可以带动幼儿,"哪些东西可以把桌面上的水弄干,"这样幼儿会更好地利用毛巾或者海绵等,体现能吸水的特性。

  2010年5月7日

  • 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