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宝宝发育抓五大重点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6年08月26日 09:55:53 

  动作

宝宝发育抓五大重点

  一岁内训练要点

  孩子的动作发展分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大动作指肢体动作,精细动作指手指动作和面部表情动作。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不仅标志着儿童身体发育水平,还能反映认知和智力发展水平。从出生开始,婴儿就有自然的肢体动作反应,例如,扶腋下让婴儿直立,婴儿会有跨步反射动作。孩子肢体动作在生命第一年飞速发展。可大致概括为:“一转、三翻、六坐、八爬、十站、十二走”,即1个月会转头,3个月会翻身,6个月会坐稳坐立,8个月会习得爬行,10个月能独立站立,12个月可以扶持行走,完全独立的行走则要到15~18个月时。

  转头训练时,父母可站在孩子一侧,摇动带响的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孩子会寻着声源转脖子;3个月后,运动能力进一步发展,有了一定的肌肉运动,不满足于仰躺,想翻身。此时,家长可以在另一边吸引宝宝注意力,帮助调整腿姿,让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或者在背部轻推,帮他完成翻身动作;练习坐立时,让宝宝平躺,妈妈可以站在脚前,抓住其手臂,轻拉至坐姿,拉手时不要过分勉强,在孩子能完成坐姿后,慢慢减小拉力;学习爬行时,可以让孩子俯卧,双手放在头两侧,家长在面前摇动带响的玩具引逗孩子向前爬;10个月后,家长应培养孩子从扶站到迈步的能力,可以先拉住宝宝的手,让他自己站起来,或让他扶着椅子玩玩具,慢慢倚靠着行走,最终学会独立行走。

  精细动作主要包括手指动作和表情。新生儿有抓握反射,但这并非他的主动行为。一般在3~5个月时,他可以主动抓握;6~9个月,孩子的手指开始有了分工,学会用三指捏物;9个月后,食指和大拇指也能完成捏细小物品(如花生、豆子)的动作。家长平时可通过不同大小的物品,帮孩子练习抓捏动作,比如汤勺、花生、红枣、积木、娃娃等物品,提高他的动作灵敏度和认知能力。

  语言

  五岁前是关键期

  5岁前,是孩子发展语言能力的关键期。具体来说,1岁前宝宝处于语言表达的储备阶段。此时,家人尤其是妈妈,应常用温和的话语和宝宝交流,创造和谐丰富的语言环境;2岁是语音发展阶段,宝宝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如“ba、ma”等。同时,开始积极模仿成人的发音。2周岁的宝宝能说出20~30个单词,语言发展好的能说出完整的单句,如“我要喝水”“不要这个”等;3岁以后,孩子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词汇量增到1000个以上,会使用复句(如,我想出去玩,但妈妈让我吃完饭再去。)4岁时,对书面语言敏感的孩子,书面语言能力得到发展,表现为爱听故事、爱模仿、善于记忆。此时,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讲故事,并引导他念三字经、诗歌、绕口令等;5岁后,孩子已经能够灵活使用语言,掌握方言,对语言中的感情色彩开始感兴趣。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多读书、角色模仿、朗诵等培养语言能力。这时孩子对方言也很感兴趣,一句话用不同的方言说,他会感到很有趣。在适当的时候跟孩子用不同的方言说话,也不必过于担心方言影响孩子的语言学习。

  认知

  多创造探索空间

  孩子的认知能力是伴随其动作、语言以及日常生活的经验认识、分析等能力同时发展的,它包括用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对世界进行探索,并用大脑对其进行整合。思考,提高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能力等各种智力。一般来说,在平和适宜的前提下,外界的信息刺激越多,孩子的生活感受越多,认知能力就越强。家长除了要多和宝宝说话,多陪他玩,鼓励他多和其他小朋友互动外,还可以多给孩子看丰富的颜色,但要避免过明过暗的光照刺激,多进行户外运动。孩子好奇心强,有时会用触觉,甚至味觉去感知物体,家长不能一味呵斥。2岁之后的宝宝可以自己拿东西、上厕所,也应该从事一定的劳动,如擦桌子、收拾玩具、洗手绢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孩子提高认知,还能锻炼生活能力,增强稳定性和平衡感。▲

  交际

  从分享玩具开始

  社会性发展是教会宝宝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它包括心理、情绪、性格、社交、自理等多种能力。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例如,在婴儿喝奶时母亲与他说话,孩子会看着妈妈或对她笑,这就是亲子关系的流露;八九个月的婴儿就会用摸、抓以示友好。2~6岁是人际交往成长的关键期,此时孩子爱和小伙伴一起游戏,一旦交往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很高兴。一般4岁就会有简单意义上的朋友,5岁有亲密伙伴,6岁就有一定的独立社交能力。生活中,家长可以适当培养孩子的社交技巧。比如,2~3岁的孩子,可以教他邀请邻居小朋友来家里玩;4~5岁的孩子,可以教他与幼儿园小伙伴分享玩具、食物,建立亲密关系,交朋友;对于5~6岁的孩子,可以教他关心和帮助小伙伴。还可以通过养宠物、过家家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让他从与外界的接触中学习人际交流。

  情绪

  父母要当好榜样

  • 婴儿成长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