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孩子近视常见问题解析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5年07月09日 08:57:46 

  据报道,当前近视问题正越来越低龄化,到医院眼科就诊的大多是儿童,其中又以5岁至12岁年龄段的患儿最多。门诊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视力问题缺乏认识,下面列举一些家长常见的孩子近视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孩子近视常见问题解析

  1.孩子多大需要查视力?正常视力是多少?

  问:涵涵6岁,是个准小学生,入学前的体检报告让爸爸妈妈大吃一惊:双眼视力0.6,请问6岁的孩子视力应该是多少呢?

  答:绝大多数孩子在4周岁就应查视力了,家长最好提前教一教孩子如何辨认视力表。但应该到医院或保健院,在标准的距离、合适的光线条件下,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检查。我国目前常用的视力标准为:4周岁为0.8,5周岁为1.0。也就是说5岁以上的孩子应该达到1.0的视力了。

  2.检查时发现孩子视力达不到标准怎么办?

  问:儿子5岁,到医院检查视力,说是不在标准范围之内,请问是否意味着就是近视眼?

  答:如果体检时发现孩子视力达不到正常标准,不能盲目说孩子近视了。应该到专业的眼科进行散瞳验光。散瞳验光分为阿托品慢速散瞳验光和美多丽快速散瞳验光。对于8周岁以下的孩子,最准确的还是慢速散瞳验光,可以彻底放松睫状肌,排除假性近视,得到最真实的屈光状态,还能筛查出弱视等问题。散瞳对孩子是没有害处的,反而对假性近视有治疗的作用。

  3.近视会遗传吗?

  问:妈妈带圆圆到儿童医院做了散瞳验光,结果是近视200度。家长很纳闷,因为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圆圆从小用眼就非常注意,基本上不太看电视、电脑,怎么还是这么小就近视了呢?

  答:近视确实有遗传因素,许多家长说自己是在中学的时候开始近视,可孩子才上小学就戴眼镜了。我们在临床上发现,父母没有近视的,孩子出现近视的年龄一般在10岁左右。如果父母有近视,孩子的近视发病年龄会提前到7岁。况且亚洲人是近视的高发人群,加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视频刺激,整体人群的近视发病率都是呈上升趋势的。当然,有些孩子生下来屈光状态就是近视,日后只能越来越深,这种情况还要高度提防弱视的可能。

  4.孩子近视后该如何治疗和护理?

  问:萌萌刚上小学就近视了,家长很发愁,难道他要戴一辈子眼镜吗?该怎么做才能延缓近视呢?

  答:如果近视是散瞳验光的结果,基本就是真性近视,度数是不可能减少或消失的。如果一定要摘掉眼镜,可以等到孩子18到25岁以后,进行激光近视矫正术。但在发育的年龄,家长能做的是尽量延缓近视的进展。

  办法有多种。首先,注意用眼卫生,减少长时间用眼,每天晚上或在孩子用眼较多、较疲劳的晚上,睡前滴用美多丽眼药水一次,一次一滴,可以放松睫状肌,缓解视疲劳,延缓近视发展。

  其次,使用一些近视治疗仪器,包括舒目镜、近视远化镜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疲劳、训练调节能力、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角膜塑形镜对于8岁以上的孩子是个不错的选择,每天晚上戴白天摘,通过物理的作用有效延缓近视发展,当然要做好密切的随访和复查。最后,饮食上要少吃甜食,因为有文献报道,过量的糖在代谢过程中会引起血钙不足,减弱眼球壁的弹性,眼轴易拉长,从而助长近视发展。

  5.儿童不散瞳孔就可以配眼镜吗?

  问:今年暑假我给孩子报了一些学习班,可是孩子视力不好,配眼镜需要到医院散瞳检查,由于散瞳孔后孩子就不能参加各种学习班了,请问是否可以为孩子选择电脑验光配镜?

  答:这是非常错误的,临床上低龄儿童一定要散瞳孔验光,这样才能反映孩子眼睛的真实视力情况,不通过散瞳验光,仅仅靠电脑监测的结果配眼镜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许多危害。首先孩子的假性近视往往会“欺骗电脑”造成假的检查结果;其次孩子的远视眼、高度散光也会使电脑检查时感到“力不从心”。我们国内各家医院使用阿托品长效散瞳剂的年龄掌握是不同的,一般7岁以上儿童不合并斜视、弱视、远视,可以选择快速散瞳剂散瞳,使用日本美多丽快速散瞳剂,一般6~8个小时后孩子的瞳孔可以恢复正常,不影响暑期参加各种学习班。

  例如,北京儿童医院为了方便儿童和家长,对视力不良的孩子先采用显然验光的方式筛查儿童眼病,然后根据孩子存在的屈光异常,再选择是使用长效散瞳剂还是短效散瞳剂,这样极大方便了儿童和家长。暑期开始,北京儿童医院眼科每天的儿童门诊量暴涨,其中80%以上儿童都是因为视力不良来就诊的。

  6.贵的眼镜一定是最适合孩子的吗?

  问:目前市面上镜架镜片品种很多,价格相差很大。请问该如何挑选,是不是贵的眼镜才是最好的,才适合孩子的眼睛发育?

  答:儿童选择眼镜最主要的前提是要适合自己,不要一味追求时尚,挑选无框镜架或者打孔镜架。10岁以下的孩子配镜时可以选择软边有保护鼻托的眼镜架子,10岁以上基本可以选择全框镜架。

胎教音乐
  • 幼儿护理保健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