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幼儿言语获得的理论(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2年02月22日 12:37:38 

  
  乔的先天语言能力说似乎能帮助我们解释婴幼儿语言学习的惊人潜能。但这个先验、唯理论的学说因为无法检验和证明,多少带有神秘的色彩,让人无法信服。
  
  另一种理论自然成熟说的某些观点,得到了一些相关学科的证实,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它过分强调先天和自然成熟,而否认环境和学习在幼儿言语获得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合理的。
  
  三、交互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语言产生于人类认知的成熟,是一般认知组织的组成部分。来源于维果茨基的社会──历史文化理论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理论强调环境特别是社会相互作用系统对语言结构的获得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幼儿不是语言训练的被动受益者,而是一个有着自己意图和目的、积极主动的语言加工者。这两种目前颇有影响力的语言学习理论又称为语言学习的相互作用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
  
  (1)幼儿是一个主动建构语言的交流者。在日常生活中,他经常需要将接收到的信息(如视觉、听觉、动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表达给别人,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这样一来,语言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不断发生,语义、句法、语用和主体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经常产生,促使幼儿不断进行尝试和调整。这就是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
  
  (2)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语言与社会规范语言辩证统一的过程。人类语言即是个人发明的结果又受社会规范的影响。在幼儿内部有一种交流的强烈需要,使得语言生长和发展的方向朝向家庭和社会的语言。语言由幼儿个体产生,但在与他们的交流中,通过对方的反应情况而发生改变。因此,父母、照看者、兄弟姐妹、同伴等在幼儿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是幼儿重要的交流伙伴、言语反应者和理解者。
  
  (3)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进行学习有机统一。幼儿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幼儿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幼儿在获得母语的同时也学会了用社会所公认的方式表达情感、意念和愿望。哈利迪(M.Halliday,1975)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学习者经验了语言的各种功能和形式时,他们也在内化着社会运用语言来表征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用语言来学习的同时也在学习语言。这两种类型的学习同时进行,认为语言形式的学习先于语言运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4)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完整的语言。只要在自然交流中幼儿才能真正理解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因素是怎样工作的。家长在教孩子说话时,并没有限定孩子学习语言系统的某一方面,他们总是在有意义的情景中,伴随一定的社会性刺激来呈现完整的语言。
  
  交互论反对语言获得的欲成说、先验论,同时又不排斥遗传机制、社会环境以及幼儿自身活动的作用,是相对比较全面的一门理论。但它过分强调认知或环境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不能充分说明认知、环境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赞同均衡论的观点,即不再追究“遗传与环境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但要了解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是如何共同影响着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应该认识到:单因素很难全面解释幼儿早期语言的发展。先天与后天的因素在幼儿语言获得中的作用并不矛盾,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遗传的潜能,其发展是按照某种生物发展的时间表趋向成熟的,但这只提供了语言发展的可能性。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教育条件,离开了幼儿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可能性是无法转变为现实性的。
胎教音乐
  • 幼儿心理学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