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家长如何引导幼儿情绪(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3月16日 11:51:00 

  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感受

  宝宝开心地笑时,妈妈告诉宝宝:看着宝宝开心地笑,妈妈也很开心,看宝宝笑得多么开心,宝宝真是个招人喜爱的宝宝。宝宝发脾气时,妈妈告诉宝宝,看着宝宝耍脾气的样子,妈妈也不开心了,发脾气会伤害身体,生气的宝宝看起来不漂亮。

  感受是与生俱来的,但对感受的理解和认识不是天生的。父母对宝宝的感受及时准确地解读,能够帮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感受会对周围人的情绪造成影响。

  帮助宝宝放弃"要挟"

  当宝宝用耍脾气索要某些东西时,父母应该明确地告诉宝宝:通过耍脾气得不到任何东西。当宝宝用哭闹表示自己的要求时,父母应态度坚决地告诉宝宝:不要用哭闹的方式提出你的要求。

  面对宝宝的某些情绪,父母永远是帮助第一、教育第二;理解第一、教导第二。要从正面阐述你的意见和认识,不要打击宝宝。不要对宝宝说,"你是个不听话的宝宝""你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你不改正,妈妈就不答应"。这样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也会让宝宝感到妈妈不再爱他了,动摇了妈妈爱他的信念,宝宝没了安全感。这样的结果会使宝宝的情感发展受到阻碍。

  随时回到"怀里"

  宝宝可以离开妈妈的视野,独自玩耍一阵子了。但宝宝心里一定明白:当他需要保护时,妈妈会随时赶到他的身边,他也随时可以回到"怀里"。让宝宝知道你随时会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他随时可以回到你的身边,会增强宝宝的安全感,解除宝宝探索新事物的后顾之忧。

  化解陌生感

  宝宝遇到陌生人,或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可能会表现出害怕的神情。宝宝或藏在妈妈身后,或把头埋到妈妈怀里,或躲到妈妈腋下。这时,妈妈可不要这样对人说:我们宝宝胆子小,见到陌生人就这样,等等。妈妈要给宝宝充分的时间,让宝宝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熟悉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人,慢慢减弱宝宝的陌生感,平服宝宝害怕的心理。妈妈最恰当的做法是自然愉快地和"宝宝的陌生人"打招呼,妈妈和陌生人谈笑风生,会让宝宝很快放松紧张的神经。妈妈过去拉小朋友的手,友好地和小朋友打招呼,会更快地让宝宝接受陌生的小朋友。如果妈妈用语言说:"宝宝过来,看看小弟弟多可爱,叫小弟弟,和小弟弟握握手,亲亲小弟弟。"那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妈妈并没有和小弟弟亲热,宝宝看到的还是"陌生"。

  沟通不是天生就会的

  爸爸妈妈能和宝宝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做父母的巨大成功。许多父母认为,和宝宝的沟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学习;还有人认为,宝宝太小,说也不懂,长大再说。事实上,宝宝再小,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沟通可以消除隔阂、增进理解、联络情感,共享生活带来的快乐。沟通需要学习,对有父道尊严思想的爸爸来说,更要学习平等沟。

  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记忆

  成人都知道,对孩童时期的记忆大多和当时的情绪体验有关,有时记忆的内容忘了,可当时的情绪效果却一直保留在记忆中。情绪记忆是记忆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的情绪记忆常伴有愉快、满足、喜悦等情绪体验,而消极的情绪记忆常伴有恐惧不安、痛苦、孤独等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记忆会使人变得乐观、自信、开朗和豁达,而消极的情绪记忆则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记忆。

  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环境

  这样的家庭能使孩子产生愉快安全的体验;相反,一个充满压抑和吵闹、缺乏温暖和家意的家庭,会使孩子变得自卑、孤僻、不合群、怕交往。家长为孩子着想,就应努力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尽量少让孩子接触恐怖邪恶的影视节目和图书

  当孩子出现害怕不安时,家长要及时地给予爱抚和安慰,排除消极的情绪记忆。当孩子对黑暗、灾难、恐怖的音响感到害怕时,家长可以把这些事物与愉快、甜蜜的刺激联系起来,逐渐消除其消极的影响。家长还应通过故事或影视中人物不怕黑暗、战胜困难的事例教育和鼓励孩子,使其逐渐改变胆小、敏感、羞怯等性格。

  • 家教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