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幼儿园清明节活动策划方案(6)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3月31日 11:58:16

  【注释】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借问:请问,向人询问。

  【大意】

  清明节这天细雨绵绵,我走在路上心绪烦乱没有精神。借问一声附近哪里有酒家,牧童用手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赏析】

  清明这天,民间有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这一年的清明,诗人孤独疲惫,又赶上春雨纷纷不绝,更增添了许多莫名的烦乱和惆怅。如何排遣愁绪呢?还是找个地方歇歇脚吧。于是,询问附近的酒家。春雨中,牧童指向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牧童"这两个字,平淡中奇峰突起,鬼斧神工,把前面的阴郁一扫而光,峰回路转,豁然开朗。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诗人如何闻讯而喜,找到酒家饮上几杯,借以避雨、解寒、消愁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6.描写清明的其他古诗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7.少数民族的清明节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比如壮族的三月三是清明节,同时也是壮族的歌节。壮人对祭扫十分看重,届时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山野间不时传来鞭炮声,久久不绝于耳,山岗上,林篁间,白色的魂幡在坟顶的竹竿上飘动,造成了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

  壮族在祭扫的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歌圩,这就是三月三歌节。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这一天定为壮族的节日。

  关于歌节的来历,在壮族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据说在唐朝,刘三姐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有一年的三月初三,趁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节由此形成。

  8.清明节名画(见文件夹)

  附件

  生活贴士--清明篇

  1.清明节气的气候及物候特点

  清明是24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也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5个。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太阳黄经15°,斗指辰位(东南方向)。

  清,清澈,明,明朗。就是说,从清明开始,天气清新明朗。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说:"三月节……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清明气温开始回升,黄河中下游及南方的平均温度大多上升到10℃以上。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此时到处桃红柳绿,大地一片新绿,人们开始踏青游春。清明也是植树造林、扫墓的日子,真正是"清明植树旁,百姓扫墓忙",而农民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忙季节,所谓:"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2.清明节气的病候及养生

  ●过敏性疾病增多

  第一,清明时期,百花吐蕊,万物抽芽,花香四溢,所以过敏性体质的人易皮肤过敏。出现红、痒、斑疹,俗称为荨麻疹,就应在医师指导下,服抗过敏药,如出现气粗、呼吸困难的要立即就医。

  • 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