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谈幼儿科学活动中“做科学”的重要性(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2月12日 20:18:26

  4、“做”而爱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未来的创新人才,不仅要能说而且要会说。在科学活动中,我面向全体孩子,鼓励孩子大胆开口,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个人、小组、集体之间等交流形式,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见解,如:科学活动“油和水”中,我为孩子提供了很多交流表达的机会:猜想假设时的交流让孩子们的各种想法得到宣泄;每次实验后的交流让孩子学会了根据事实来有条理地描述;实验中的互相交流让孩子获得了借鉴、情绪得到了满足;提出挑战性问题后的交流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飞跃……二、科学区域活动中的“做科学”。

  那么除了这些集体教育活动来让孩子主动地学科学,平时我们更多的是利用科学区域活动来让孩子“学科学,做科学”。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我们除了提供一些科学小实验的探索活动,更多的是让孩子来学习制作一些科学小制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科学小制作中,孩子们不仅有了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是对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有了深入的体验和理解,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的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下面我就我的案例来谈谈我的体会:

  在科学小制作 “手拉车”的活动中,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灵巧的小手来感知轮子、轮轴、车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轮子本身只能转动,不能运载东西。轮子装在轮轴上面,轮轴又装在车子下部,这样轮子就可以在轮轴上面灵活地转动,并运载东西了。根据这个原理,孩子们开始分小组去操作了,在这个“做”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出现了各不相同的问题,但每个小组都呈现出了各自的精彩和智慧:

  1、“做”而会迁移实录:拿什么做轮子呢?怎么样才能剪得圆圆的呢?潘嘉璐、赵榕蓉两个女孩子手忙脚乱,找来硬板纸,用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画着,剪出来,怎么看都不圆,看来,画是不行了,怎么办呢?赵榕蓉忽然看到放在美工区柜子里的橡皮泥,灵机一动:“对了,用橡皮泥盒盖印着画就圆了,老师也是这样画圆的。” 潘嘉璐是她的小帮手,马上帮她拿来了盒盖,四个象摸象样的轮子总算做好了。哎,用什么在圆中心戳洞呢?问题又来了,真伤脑筋呀!还是其他孩子的做法提醒了她们,她们去拿了削得尖尖的写字的铅笔,仔细地戳好了小洞,又开始了下面的操作……老师的评价:轮子要圆圆的才能跑得快,怎样才能画得圆圆的呢?孩子们真的动了脑筋,她们会模仿、迁移他人的经验成为自己的方法,这就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将引领着她们走向成功。

  2、“做”而能解惑实录:郁晨曦、华淳奕、张桓宾一组看来已经在装轮子了,他们一人一头,小心地把用筷子做的轮轴插进车身的小洞里,可是,刚想把车子放好,就发现车的一头往下沉,另一头往上翘,怎么回事,这辆车成了辆“瘸车”,一拐一拐的,怎么开呀?几个孩子可着急了,急忙把车抬起来仔细查看哪里出了问题,俨然成了汽车修理员了。还是聪明的郁晨曦首先发现了:“我看出来了,是我们戳的洞一上一下,这样装进去的轮子也一高一低了,所以才会这样的。”另外两个孩子也恍然大悟,可是,怎么修理呢,只有另外再戳一个洞了,这一回可要小心了,他们特地去找了把尺,量着、比画着、目测着,小心翼翼地做着。终于弄好了,试一下,总算平稳了。

  老师的评价: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在尝试中往往会面临失败的经验,但是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可以说,“智慧”就是在失败中成就的,关键是如何面对失败,老师要引导孩子面对失败就要思考为什么会失败,怎样让失败变成成功,引导孩子学会分析、学会观察、学会判断,在这个分析、观察、判断的过程中,“智慧”也在不断地“生长”。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