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孩子的互动学习(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2月27日 09:25:58

  二、   孩子与孩子的互动孩子们在探索时最喜欢和同伴一起分享他的发现和成果,他们也愿意和同伴一起探索、一起研究,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主题活动“测量”中,孩子们拿着筷子,可是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找不准起点、不知道怎么连接、不会记录等等问题摆在孩子们面前,怎么办呢?只有去探索、去尝试、去观察、去比较……在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发现赵志豪的方法真好,量好一段用手指按住作为记号,他们也这样做了;还有的孩子发现了田丹的方法也不错,量好一段用铅笔做个记号,他们也学会了;量好了、记录好了,放在展示板上一比较,他们觉得胡陈超的记录很清楚、很明了,第二次记的时候他们也会用这种方法了……这些好的学习方法的获得正是通过孩子间的互动而获得的。

  另外,孩子们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查、收集资料后,我们也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交流、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孩子们通过交流讨论、辩论、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不断地进行互动学习,在这种互动中不断迸出思考、创造性的火花。孩子们在介绍自己的资料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倾听同伴介绍的过程中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例如在“标志”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把和父母一起收集的标志,在班内通过互相交流和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孩子们获取来自不同途径的各方面信息 ,从而对标志的理解更加深刻,也知道了一些更为广泛的标志含义。

  三、   孩子与教师的互动主题活动中,孩子的探索行为是一种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行为,但是,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师是孩子探索行为的支持者、合作者、启发者和点拨者。教师要善于聆听和观察儿童,不失时机地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去探索,感受探索带来的快乐。 如在以“标志”为主题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标志所代表的含义上。为了拓展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就让孩子在这个基础上来进行标志的匹配、分类和设计活动,并根据孩子的发现,把标志的研究延伸到其他的商品的商标、汽车的商标上,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也使孩子的探索更深入、更广泛。

  那么,在主题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对孩子探索行为的启发、点拨将给孩子带来无穷的探索乐趣和更多的成功体验。孩子就是在与老师的这种互动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更好的学习方法,也得到了更多的成功体验。例如在美工区的“毛线贴画”中,胡陈超小朋友正在用毛线碎末粘贴乌龟壳,他用一根毛线很有耐心的在一段一段地剪着,我看了很着急,但是又不能帮他去剪,于是我引导他:“你看,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能一次剪出很多毛线碎末?”他想了一下,摇摇头。我又引导他:“我们平时剪鸡心、剪窗花是怎么剪的呢?”他经我这么一提醒,茅塞顿开,他高兴地说:“知道了,知道了。”他马上剪了一长段毛线,一叠二、再叠二,叠成了几段,然后再用剪刀剪,真的比刚才多了,而且也快了,他的一个乌龟壳也很快做完了。

  四、   孩子与家长的互动家长是主题教学活动的有效资源,在主题活动的各个阶段中,孩子的探索行为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孩子在与家长的互相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地获取信息资料,培养探索精神。

  为了让孩子自己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各类标志,我们就让孩子同家长一起去寻找、收集各种标志,并通过照片、绘画、剪报等形式让幼儿把收集到的标志带来园。家长们不仅帮助孩子找到了资料,而且还和孩子一起介绍、交流,让孩子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很多孩子带来了他们或画或剪的标志,并能在集体面前清晰地介绍交流。

  另外,家长的工作场所、工作内容以及他本身具有的一些良好的修养、知识面都是孩子有效的学习资源。我们也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来让孩子与之互动,使孩子在这种互动中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例如,我们让个别家长来当我们的“一节课老师”。朱芳霆的爸爸是发电厂的管理人员,他给孩子们讲解了发电的秘密和还没有攻破的难题,激发了孩子探索、研究的欲望;胥冰清的妈妈不仅带孩子们去参观了高中的生物标本室,还亲自来给孩子们讲解了“双胞胎的秘密”,由此引发了孩子们的一连串的问题“蝴蝶是怎么来的?”“细胞是怎么来的?”“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长颈鹿为什么这么长?”……通过这种家长与孩子间的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孩子从家长身上获取了更多不同的信息。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