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让笑脸延续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3月18日 09:56:27

  婴幼儿期是一个人智能增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性格、习惯的养成期。两岁的孩子入园前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进入幼儿园意味着要从熟悉的环境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新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的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表现在情绪上的极不稳定。但是良好的情绪是形成婴幼儿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幼儿如果经常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之中,就会养成活泼、开朗、善良、富于同情心等良好性格特征,从而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那如何使托幼班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呢?

  (一)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满足。

  (1)、 创设温馨的家庭式环境。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一下子来到陌生的托班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环境转变,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恐慌和不安全感。因此,有意识地创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为让孩子适应从“家”到“园”这个短暂的过渡,孩子刚入园时,可以请家长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带来。在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可以玩自己心爱的玩具。在摆弄这些熟悉的玩具过程中,孩子的不安情绪也随之得到了放松。常与幼儿亲抱、交流、逗乐,尽力给予慈母般的关爱,从而让幼儿爱上你。  (2)允许暂时保留原有的生活习惯。托儿入园初期,老师不能急于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以免引起托儿们的心理冲突,可待托儿的情绪稳定以后,再逐步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如我班的吕昀灏、邹超亦,在家中每天都需要有人抱着才能睡着、有人讲故事才能睡着,来园后,我允许他暂时保留原有的生活习惯,睡觉之前抱着他、哄着他;给他讲故事;给他们唱歌,等他们睡着了再放到他们的小床上,并尽量不离他们的左右。过了一段时间后,在我的帮助下,他的情绪较稳定了,也能独立地安然午睡了。

  二、建立老师与幼儿良好情绪的互动(1)、幼儿园老师是幼儿主要的成年交往者和教育者,与他们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现在和未来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习惯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言听计从,不给他们思考和情绪准备的时间。这样做,特别容易引起这些1.5—3岁幼儿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对抗情绪。我们班上有2个小男孩,特别调皮好动,攻击性强,小朋友都不喜欢他们,老师也曾经一度看着他们就头大,有什么办法能改变他的顽皮呢?通过多次仔细观察,我终于发现了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很好奇,对什么都想亲自探究一下。更让人感慨的是,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班上的孩子摔倒了,他们都会主动跑过去扶一把。另外一方面,他们自尊心都很强,有逆反心理,看到老师生气,他们反而觉得好玩。看准了这些孩子的性格特点,我也迅速调整了自己以往的错误做法,反复叮嘱自己不管他们怎么胡闹都不要生气,而是静下心来和他们做朋友,蹲下来和他们交谈。孩子犯错误时,耐心地和他们讲解,指出他们错在哪里;孩子有什么好的表现,则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和他们之间终于实现了良好情绪的互动。(2)活动时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玩《小鸡和老鹰》游戏中,小鸡们跟着鸡妈妈一起出去找虫吃,他们一边玩一边吃虫子可快乐了。自从玩了这次游戏之后,孩子们看到我会亲切地叫我“母鸡妈妈”,我和幼儿之间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很多。每当我带他们玩游戏时,就算有个别不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之中,他们也都会认真地看着我,不再哭闹,因为他们已深深地被有趣地游戏所吸引,被老师生动的表情所吸引了。

  三、正确地引导和及时地鼓励。

  幼儿入园前大多接受的是家庭教育,由于来自不同的社会层面,因此发展状况都不同。有的孩子懂道理,而有的孩子却很骄气,有的则很霸道……,作为老师要对幼儿进行正确地引导,帮其改掉习惯。同时要及时地鼓励、表扬,树立心中的榜样,增加他们战胜心理障碍的信心,从而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如刚入园时,有的孩子不要老师发的小贴花,他们认为小贴花既不能吃,又不能玩,要着没用。这时,我对幼儿及时进行了榜样的教育,带上小贴花的孩子老师就会亲亲他,爸爸妈妈会喜欢他,让他们明白小贴花的重要性。这之后,为了能得到小贴花,幼儿会努力地争取做好,会停止哭闹,在老师正确地引导和及时的鼓励下,幼儿们逐渐变听话了、变懂事了。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