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论早期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4月10日 21:23:34

  摘要:依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到依恋以及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使儿童在一个安全依恋的情况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依恋;依恋类型;影响

  依恋对幼儿的社会性适应与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重要研究课题。如何选择给儿童正确的依恋模式,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意义。

  一、依恋

  (一)依恋的定义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地、充满深情的感情连结。它对于激发父母和照顾者更精心地照料后代,对形成儿童最初信赖和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依恋的形成

  依恋是在婴儿与成人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依恋最早是产生于母婴之间,因为母亲是婴儿接触最多、最广泛的抚养者。在与母亲最亲密、最密切的感情接触与交流中,婴儿与母亲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社会情感联结,即对母亲产生依恋。虽然婴儿最初的依恋对象是母亲,如果父亲与婴儿交往的事件增多,婴儿也会形成对父亲的依恋。依恋的形成是相互的,父母对婴儿的精心护理、关爱,婴儿对父母产生依恋,但婴儿的微笑、发声、长相可爱及满足父母希望等也吸引父母对婴儿的依恋。

  (三)依恋理论的发展

  依恋理论是一个毕生发展的理论,依恋关系是在幼儿期为了个体的生存而建立起来的,并在个体以后的人生中不断发生着作用。因此,依恋理论自本世纪六十年代兴起至今,一直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成为西方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二、依恋的类型

  继Bwobly提出依恋理论之后,以美国心理学家艾斯沃丝为代表,依恋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通过精心的家庭和实验室观察,艾斯沃丝(1975)等人发明了著名的陌生情境测验法来测量幼儿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通过对多个样本的分析,探讨了影响母子依恋质量的因素,并根据陌生情境下幼儿与母亲分离与重聚时以及陌生人在场时的表现,将幼儿的依恋类型划分为典型的三类:安全型依恋、焦虑-回避型依恋、焦虑-反抗型依恋。

  (一)安全型依恋

  这种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类型。安全依恋型的幼儿对母亲有较强的信任感,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

  (二)焦虑-回避型依恋

  这是一种消极依恋。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不融洽的,他们经常采用回避或保持距离的策略,但又害怕分离。

  (三)焦虑-反抗型依恋

  这类儿童不易对他人,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经常与照料者保持一定距离。他们在探索环境时经常感到缺少安全感,会表现出抗拒新鲜刺激和社会情境,粘着成人以及出现害怕和焦虑等行为。

  (四)混乱型不安全依恋

  Mani(1990)的研究又提出了一种新的依恋类型-混乱型不安全依恋。这类依恋是一种最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在陌生情境下,其行为表现为杂乱无章,缺乏目的性、组织性、前后不连贯。在这种依恋类型中,前三种类型的依恋行为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复杂地结合起来。这些儿童对依恋对象表现冷漠,甚至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导致心理障碍。

  三、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儿童认知的发展

  父母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儿童会把父母作为"安全基地",积极而放心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提高智力水平。安全依恋的建立,意味着父母平时对儿童精心照顾、关心、爱护,儿童从父母哪里获得温暖和爱,其生理的、情感的需要得到满足,儿童就会有安全感和快乐的情绪。这为儿童在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中提供最优的智力加工背景,导致儿童最有效的认知活动,一旦儿童在认知活动中得到一定的成果,问题得到解决,智力活动的成功又进一步诱导他的快乐情绪和探索事物的兴趣,这种良性虚幻的结果,使儿童认知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