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美工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培养的探究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4月10日 20:52:33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已经来临,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素质教育强调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强调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最优化,即低耗、高效与长效。幼儿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如何使现在的孩子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去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纲要》中明确指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自主性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幼儿园的美工活动融兴趣,实践,知识,技能创造于一体,在美工活动中,幼儿对各种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把自己的经验和体验进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要求幼儿创作得与"老师不一样""跟同伴不一样",但这个要求显然是达不到的,因为在美工活动中,教师总是要求幼儿在课堂上静默端坐,让幼儿听老师一人讲解,照老师给的范例依样画葫芦。结果,幼儿缺少体验,实践活动也是被动的,其学习的自主性也会逐渐丧失,因此,本课题从教师在美工活动中教育现状方面来调查,寻找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培养的教养方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二、概念的界定:

  本文所述的自主性,即"独立性","不依赖性"不依赖他人,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通过训练幼儿自我服务,独立做事,独立思考,使他们摆脱传统行为方式的束缚和局限,不笃信成人的绝对权威,不事事绝对服从,从模仿式学习转为选择的学习,从而促进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针对美工活动中的教师教育行为的现状分析,寻找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培养的对策和措施。

  2、培养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3、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尝试运用图象、视觉艺术等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二)研究时间:

  2000年9月--2002年6月

  (三)研究对象

  本园中(3)班幼儿30人,其中男孩17人,女孩13人.

  (四)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特色活动中自主探索的频率,大胆创新的意向与表现的程度,并进行跟踪、记录、分析。

  2、调查法:在美工活动中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现状调查、分析。

  3、行动研究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有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师教育行为的目的,促进幼儿在美工活动中自主性能力的发展。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情报收集,确立论证课题计划。

  实施阶段:随时观察幼儿发展情况,并定期记录,阶段反馈,寻找出有效的调整措施,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真正体现师生互动。

  总结阶段:进行资料归类,整理,写好研究报告。

  (六)实施原则:

  1、自主性原则。教师是幼儿活动中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到他们确实不能解决时,教师才给予帮助,以提高孩子进行制作的的兴趣和能力,以便真正体会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例如,我和孩子在大纸箱上挖几个窗口造出的"高楼",孩子们不会使用美工刀直接在盒子上挖窗口,这时候就由教师直接完成,又如把雪碧瓶狭小的颈部剪去制作的花盆,因为孩子的手劲不够,为防止他们受伤,就由教师代劳剪了等,但更多时候,还是让他动脑筋,启发他们想办法。让孩子尝到战胜困难的喜悦,提高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