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儿童助人行为的形成及培养(4)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4月17日 20:31:02

  4.2、 对于3~~6岁的儿童

  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有自发的助人行为,并且智力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于这一类儿童可以通过移情能力训练、树立榜样、组织游戏活动等来培养儿童的助人行为。

  对移情能力的启发及训练

  所谓移情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能够感知别人的情绪,并被他人的情绪影响和同化。移情能力强的儿童,外在的表现就可能会更加的善解人意,更能够同情和体贴他人,对弱者产生怜悯感;然而移情能力弱的儿童,外在的表现就可能会是比较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而且对人冷漠,将友情亲情看得很淡,缺乏同情心,这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对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 角色扮演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父母指导儿童根据一定的情景,扮演某个特定的角色(卡通角色优先),让儿童在扮演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行为,表情等等来表现这个角色的个人特点,并且在过程中理解这个角色在某些情景下的心理活动与感受,从而在儿童心理留下深刻印象,今后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能有恰当的反应。② 给儿童讲他能听懂的童话故事,通过文字的阅读来引导儿童,让儿童感受故事里主人公的情感。例如,通过阅读《小红帽》,提醒儿童不要轻易上当;通过阅读《白雪公主》来使儿童体会七个小矮人的团结互助,与白雪公主共同战胜邪恶的喜悦;通过阅读《海的女儿》,使儿童理解美人鱼公主为了爱情的无私奉献。③ 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应该经常给儿童讲解他人的情感与感受,比如别的小孩受伤了,或者受到了欺负,家长就要告诉自己的孩子别人有多么的痛苦,有多么的伤心,以此来唤起小孩的痛苦感,认识到欺负别人是不对的,从而产生同情感。

  树立榜样并以身作则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已经唱遍了大江南北,而且在当代社会,"雷锋精神"也已经深入人心,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就需要不停的给儿童宣扬"雷锋精神",让儿童对雷锋产生崇拜感,促使儿童将雷锋作为自己的榜样。通过引导儿童学习和模仿雷锋,可以使儿童助人为乐的思想深深的牢记在心里。同时,作为父母也要做好自己的榜样作用,要以身作则。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他们学习的主要手段是观察和模仿,而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作为父母,平时就应该注意多帮助别人,乐善好施,带领小孩进行一些助人行为。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伪善,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如果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嘴上说见到乞丐一定要施舍,但实际上遇到乞丐就嫌他们脏,每次都躲得远远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儿童就会对助人的观念产生怀疑,对大人的社会产生排斥感,在心里留下阴影。最后,家长可以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体来引导儿童的助人行为的养成。莱弗科维兹就曾经做个一个实验,研究电视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联系。实验表明,如果一个男孩观看暴力电视片过多,他在生活里出现暴力行为的几率有显著的增加,并且影响他的心理与成长,在成年后也会更加具有攻击性。但反过来看,观看那些反应人与人之间互助,相互关心,倡导善良与导人向善的电视片,同时家长又在一旁共同观看并加以引导,为小孩分析那些电视片里的角色,指导小孩进行学习模仿,这些电视片就成为了儿童学习和巩固助人行为提供了直观的、生动的模板,有助于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发展助人行为。

  组织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几乎占据了学龄前儿童的大部分时间,儿童与同伴的情感交流也大都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父母或者幼儿园老师通过组织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配合,学会分享,学会在别的小孩受到伤害时给予同情与帮助。而且,在游戏活动当中,可能时常会伴随着儿童之间的纠纷,父母或老师在调解纠纷的同时会教导小孩学会谦让,学会感受他人的痛苦,让孩子认识到欺负别人是不对的,而应该是学着帮助别人。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