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儿童艺术教育的肯定走向(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4月17日 21:09:00

  儿童艺术教育包括两个目的,一是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儿童的认知、情感、智力、技能得到健康发展,"培植起儿童的人文意识,并以这种意识去理解生活、反思人生";〔4〕二是对少数具有艺术天赋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对艺术精神的追求应该贯穿儿童艺术教育的始终。但是目前的儿童艺术教育经常把所有儿童都看作是具有艺术天赋的"神童"来进行训练,很少关注儿童艺术发明力、感受力以和儿童人文意识的培植,主要追求儿童艺术技能的提高,其结果自然是牺牲了大局部儿童享受艺术的权利,甚至会导致儿童对艺术学习的畏难情绪,对儿童艺术表示力、发明力的提高有害无益。

  三、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的追求:精神内化

  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如何在引导儿童学习艺术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儿童的人文意识,引导儿童实现精神层面的艺术追求呢?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教师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艺术环境,让美好的艺术语言经常围绕着儿童,以唤醒儿童的艺术意识,激活儿童的艺术灵性。"比如一个布置得当的教室,一个布置得当的学校,都会成为一种适合艺术教学的'磁场',会自动向同学释放出各种审美的和艺术的信息。"〔5〕在很多时候,环境中获得的艺术感受和体验比直接学习艺术自身更能让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教师自身的表情、眼神、语言等也应该成为整个艺术环境的重要组成局部。

  其次,在儿童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艺术成为儿童生活的有机组成局部。比如,一位幼儿园教师以"有趣的乐器"为题,组织幼儿用瓶子、碗筷甚至自身的身体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以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乐器是如何发出声音的以和声音的大小是如何改变的。在此基础上,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种资料进行加工,比如将碗、筷、瓶子等制作成一件件"原始乐器",并用这些乐器演奏音乐。在此过程中,幼儿深刻体验到了乐器就来自他们周围的环境,并对乐器的发声原理发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6〕

  第三,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儿童提供富有审美趣味和意境的艺术作品,这是在儿童艺术教育中满足儿童精神需要的前提。例如,法国作曲家圣·桑(1835-1921)的《动物狂欢节》就是由14首独立短小的富有情趣和意境的乐曲组成的管弦乐套曲,其中的《狮王进行曲》《母鸡和公鸡》《大象》《袋鼠》等童趣盎然,很容易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第四,教师要从艺术自身的审美特性动身,努力使艺术内容和艺术教育形式相适应,以唤起儿童的审美情感,丰富儿童的艺术体验,而不只仅是为了提高儿童的艺术技能而教儿童学习艺术。比如,有位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去花坛观察鲜花并准备引导幼儿尝试画花。有个幼儿马上摘下一朵花送给教师。这时这位教师不只拿这朵花作示范,教幼儿怎样画花,而且还重点告诉幼儿,花妈妈看见自身的小朋友被摘了下来,非常伤心,花小朋友也非常痛苦,不久就将死去,太可怜了。幼儿深受启发,在内心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画出了一幅幅花妈妈拥抱花小朋友、花妈妈寻找花小朋友等情真意切的画。幼儿画的花是否逼真并不重要,由这次画花活动而引发的幼儿维护花草的情感体验才是这次活动最珍贵的效果。

  第五,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将艺术教育的精神追求寓于轻松有趣、活泼快乐的艺术活动之中。比如黄自作曲的《西风的话》是一首抒情、优美的乐曲,曲调柔和,节奏舒缓,但是对幼儿来说,这首乐曲不具备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具体形象化的故事或情节。因此,教师可以选用与乐曲的气氛和意境相吻合的故事、散文、绘画作品,或者在深秋直接组织幼儿到户外开展活动,以协商幼儿感受、理解乐曲中蕴藏的情感。这样,幼儿在开放的、轻松愉快的艺术活动中获得了音乐、语言、绘画等综合性艺术体验。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