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4月19日 22:24:57

  摘要:一个人成年后的创造力如何,重要因素之一,是看其在儿童暑期创造力是否得到开发和保护,得到怎样的开发和保护,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因素有很多,而家庭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对家庭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创造力:家庭环境;开发途径;培养方法

  一位教育工作者指出:"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众所周知,家庭对孩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终身的--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并影响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与趋势。对每个家庭来说,面对21世纪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局面,如何调整好家庭教育策略,使自己的下一代更好地适应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无疑已成为十分重要和非常迫切的问题。而其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其关键环节,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青少年一代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真正的有用人才。心理学认为,所谓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儿童创造力亦复如此,也能构建出新颖、独特的新事物。只是,他们的创造与成人不同:他们创造的新产品是相对于他们自身的心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而言的。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创造新的产品的能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儿童可以把积木搭成小猫的房子,可以画出在月亮上荡秋千的图画,这些对成人或许不是新鲜事物,甚至于被认为纯属胡思乱想,但对儿童而言却是全新的。这些完全可以视为儿童创造力的表现,视为真正创造力的雏形。我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创造力是否能得到发现和发展,一个决定性的前提就是,家长自身的观念和素质。

  一、正确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1、儿童的创造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成人的创造力已经基本定型,即使有变化也不大,而儿童的情况则大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心理发展渐趋成熟,知识经验日益丰富,创造性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地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的类型和范围有了扩展;二是儿童创造性活动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不断增强;三是儿童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和产品由主要具有个体价值向同时并且更多地具有社会价值方向发展。

  2、儿童的创造力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

  创造力是建立在相应的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幼儿思维发慌正处在直观动作和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抽象的逻辑思维刚刚萌芽,知识经验欠缺。这就决定了幼儿只能进行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缺乏逻辑性的创造。小学生、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且辩证思维已初步形成,知识经验渐趋丰富,因而已能做出一些有社会实用价值的发明,撰写有创造性的科技论文和学作品等。但总体而言,与成人特别是与发明家、科学家相比,儿童的创造力仍然处于在较低水平。

  3、儿童的创造力自发性强,表现相当广泛。

  成人的创造力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针对性。相对而言儿童的创造力自发性较强,针对性较差,而借以表现的活动及领域相当广泛。这在学前儿童身上表现更为明显--他们的创造力几乎在所从事的所有活动中都能发现。他们没有强烈的目的性,没有定型的行为模式,不受规范、习惯的限制和制约,思路开阔,自由空间较大,最充分地表达了现有的水平。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创造力逐渐从自发向自觉转化。

  二、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创造力的培养并不象一些家长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无从做起。而是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蕴涵着这种契机,关键是家长能否意识并及时地适当地把握它。具体来说,创造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