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单亲家庭孩子自尊心的培养(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6月07日 22:31:40

  1、具有高度自尊心的儿童比较活跃,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2、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在与人交往中,他们乐于处在主导地位,而不愿当听众,他们随时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不被别人的挑剔所烦恼。

  3、他们往往对世界问题颇感兴趣。

  4、他们深信自己的能力,并确信能做好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孩子的自尊心来源于父母和环境的关心和尊重

  1、具有高度自尊心孩子的父母不仅要善于帮助孩子建立兴趣、爱好,同时也善于关心、了解孩子的朋友,能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孩子的正常需要能及时给予满足。

  2、单亲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一般父母更为严格,他们要求孩子的品行端正、遵守纪律,他们需要用教育的方法,而不是用惩罚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3、在单亲孩子的家庭生活中,父母总是用和蔼的态度,宽厚的方法来纠正孩子遵守家庭生活准则,当孩子的家长有异议时,家长需要认真、严肃的对待。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去保护、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四、如何培养单亲孩子的自尊心

  (一)教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在学校中教师可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教师可找这个同学聊一聊,相信贴心的谈话和诚恳的态度定会使孩子体凉别人的痛苦的。班主任应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以便形成正确的舆论,使同学们能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二)密切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的联动机制

  日常生活中学校要保持与家长的热线联系,互通学生情况,或定期家访,把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如果遇到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缺乏适当监督,应及时提醒家长,指导他们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当孩子与新组建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或对离异父母怨恨时,要当好协调员,使孩子能体谅出"父母离异是双方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双方毕竟从更大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的无奈选择。

  (三)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为使孩子健康成长,学校、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最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辅导。

  (四)爱心抚慰,严格教育。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成绩骤然下降时,发动其他老师和成绩好的学生为他们"开小灶"。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者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五)营造充满温馨的集体氛围

  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乏,家庭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幼小的心理产生渴望被关怀的心理,班集体中应创造一种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既竞争有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班上各项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使他们提高自信心。

  (六)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

  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做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这会有利于他们尽快的成熟,如果包办代替太多,唯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单亲孩子经历的挫折比其他孩子多,容易形成比较坚强、倔强、不服输的性格。

  加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不管对孩子本人,对家庭,还是对学校,对社会都十分必要。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必须抱着对下一代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绽放出青春的花朵。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