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论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6月11日 11:04:24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成人眼中所谓的"玩",对于幼儿来说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学习识字,算数等,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一切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更危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属于重复型教育,它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至少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这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反而会使孩子的兴趣被压抑,致使幼儿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或者把爱玩爱跳的孩子弄得像小大人似的,全无阳光、活泼可谈,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

  四、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反思

  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只是简单的要求孩子学会写字,学会算术,把小学的教育内容搬到幼儿园,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全部要义,使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全面的开发;反而抑制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受害终生。"小学化"的幼

  儿教育就是一种残缺的教育.它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很多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在于孩子是否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的迁移能力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都是学前期,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让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才是真正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不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小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不乱智力和能力上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起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在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的极大伤害。无疑是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是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是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和反感情绪。很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应该检讨和受责备的是家长自己。

  所以,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孩子来说是百害无一利,务必引起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的关注与反思。专家呼吁,政府应加强幼儿园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通过宣传,普及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让人们以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学前教育,而不是看孩子究竟能够学会多少字词,也不是看孩子能够写几十个还是几百个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而是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李天燕.家庭教育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