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培养小班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6月15日 11:47:30

  四、引导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自立学习。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在操作中学数学"向"在社会情景中学数学"变革的理论,我想,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在运动中学数学也算是学习这一理论的一点实践经验和体会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学习往往更受兴趣的支配。如果有兴趣,孩子的精力集中,就能学得好、记得牢;反之,孩子不但学不好,而且还会觉得心理负担很重,产生畏难情绪,结果损伤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提供丰富的可探索性的操作材料,应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开展探索性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获取和巩固数学知识。在《有趣的图形》中,为感受图形的趣味性,我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的几何图形让他们为图形找朋友,用激励和鼓励的语言、请幼儿自己动手拼图形。比比看,谁做得最好,在教师的勉励下,全班幼儿跃跃欲试,立即动手进行操作。操作一段时间,有的幼儿已完成了两种几何图形张贴过程。但对三角形的张贴孩子幼儿有点不会,因为正方形、圆形分开后变化不大,而三角形分开后不但有点乱,而且棱角太多,孩子们就会无从下手。这时,我会提示幼儿,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比比谁的办法多,我有意的将自己的双手变成三角形,并在孩子面前转来转去,并且还用引导语"三角形飞来飞去,真好玩"。经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幼儿又活跃起来,纷纷又动手操作起来,最后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指导比较和自己的探索操作,找到了三角形的张贴方法,实践成功之后,一个个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有趣的数学实践操作活动,激励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鼓励并支持幼儿将获得的经验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倡我们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幼儿。因此,我认为应当把展示给幼儿的思维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让幼儿主动的去推理、思维,直至解决问题,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 例如:"1和许多"的数学教育活动,当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终于找到正确答案时,应不失时机的向幼儿提出:"生活中如果你1个人遇到许多坏人怎么办?"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了将获得的经验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幼儿掌握数学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如何获取数学知识对幼儿更为重要。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将获取知识的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内容,由于幼儿全身心地参与,主动地学习,知识的获得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数学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以往的教学教育的模式大都是教师占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师通过活动方案、教具演示、语言活动等形式。先演示给孩子看,幼儿则通过回答、操作等方式方法具体掌握。这样,教师的思维过程占主体,幼儿的思维过程则展示不足。

  所以,每次的数学活动我们都要以创造教学氛围为依据,激励的语言作为辅助,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才能达到每次活动是我们摸索的过程,探索的因素。其实,过程并不重要,可贵的是培养孩子的对数学游戏的兴趣,主角是孩子。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主动性、创造性的人才,因此,承担培养明日栋梁的重担的教育必须成为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教博览》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