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幼儿园教学中学科特点流失的原因与对策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6月28日 10:03:50

  [摘要].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严重地存在着学科特点流失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课改新理念的误读和教师执行力偏低等原因导致的。为此,必须引导教师合理地把握课改新理念,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并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执行力的增强,以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国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学科特点;教学活动一、问题提出在教学中,学科特点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评价都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无论是学科活动、综合活动还是走中间路线的渗透式活动等,均要考虑到课程组织的特点和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发展,避免时间的浪费和经验的简单重复。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经历了各种课程理念的综合、渗透之后,日益呈现出繁荣景象,但这种繁荣的背后却存在诸多误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教学中学科特点的流失。学科特点流失通常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活动主题淡化,以及教学开展随意性强等,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活动的实效性。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必须考虑到教学中的学科特点,防止学科特点的严重流失。

  二、学科特点流失的原因(一)理念层面对新课改的误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为幼儿园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但对理念把握的偏差往往使教学丧失其真实性。有研究显示,教师们常常在教学中关注的是自己具体上了哪些课、开展了哪些活动、教学形式是否活泼等问题,却很少考虑到完成的质量、幼儿的收获等更为实质的问题。笔者在众多的教案教学中也发现了诸多此类的问题,这种因对课改精神的错误理解而进行的"伪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地追求活动课程的多样化。

  新课改强调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注重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和园本课程。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类型不断增加活动形式日益多样。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师把精力放在对活动形式和活动种类的追求上,认为活动种类的增加有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效果。但这些新的活动往往只是带来了"热闹",却并不一定能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因此其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2、2.盲目地追求活动课程的综合化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追求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这种课改的观念也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当前的幼儿园教学中,各种学科日益综合,课程的设计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尽管这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但这种"符合"是虚假的。这种缺少有机整合的"综合活动"由于学科特点流失而常常失去重点,导致教学结束后往往并不能让幼儿留下深刻的感受,其教学效果非常有限。如大班语言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开展时,教师的处理是分段讲述,讲述一小段就和幼儿现场表演,到最后是让幼儿来打擂,先请一幼儿说"某某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如一幼儿说"大海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让其他幼儿说出比大海大的东西来,如此接龙下去后结束。虽然整个活动气氛比较活跃,但是其嘈杂和零碎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尽管这种活动涉及语言、数学以及其他学科领域,但各个学科几乎都是浅尝辄止;尽管故事情节和对话的表演、师生间的相互比赛都很直观和形象,易于幼儿掌握,可这对大班幼儿来说缺乏挑战性。这样的活动显然不能达到语言活动预期的目标。

  3、盲目地求儿童的自主性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作用,主张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受此影响,现在幼儿教师都充分认识到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但由于对儿童自主性的误解,在实践中又往往表现为过度自主性和虚假自主性两种极端的现象。

  过度自主性违背了自主性教学的初衷。自主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常常将自主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去干他们想干的一切事情。这种自主只是停留在"自"的层面上,而忽略了"主"的要求,追求的只是外在形式上的自由。这种盲目的追随幼儿兴趣的做法往往导致活动离目标愈来愈远。

  虚假自主性是指在追求教学自主性的过程中,因有意或无意导致孩子被迫接受教师启发而呈现的自主假象。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堂上象征性的向幼儿发问,要求幼儿回答,在此过程中,幼儿看似课堂话语的主体,但却承担着教师话语代言人的角色。这种话语权的假性赋予不仅不能真正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可能造成幼儿对学习与教师的反感。

  4.盲目地追求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注意挖掘教材的多元教青价值有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但凡属教材内容涉及到的教育价值都想在一个活动中得以实现,往往会使活动内容过度泛化,最终难免影响原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在大班语言活动"皮皮鼠吃跳跳糖"中,教师为了充分挖掘故事的教育价值,除了让幼儿学会讲述、表演这个故事,还组织幼儿讨论在运动中蚓何保护自己,学习数学知识,并要求把《三只猴子》这首儿歌的歌词改编成这个故事的内容,同时还要学会演唱。这种对多元教青价值的盲目追求一方面导致幼儿因长时间地处于过分饱和剌激的情境中而产生疲倦感,另一方面由于内容太多,幼儿并不能充分地去感受故事的幽默有趣,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故事内容,而且改编歌曲的环节严重地淡化了学习的主题,从而造成了核心目标的流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教材的教青价值进行分析时不清楚本活动内容的核心教育价值是什么,本活动应实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而只是盲目地追求教材价值的最大化。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