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幼儿园教学中学科特点流失的原因与对策(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6月28日 10:03:50

  (二)操作层面源于教师执行力较低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执行力的高低。当前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的整体层次不高,直接限制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水平,并进而影响了教师的执行力。

  1.教学活动设计中学科特点的流失。

  教学活动目标往往是学科特点的集中体现,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开展的导向标。但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考虑的常常不是目标如何有效地落实到活动过程的各环节,而是活动的形式是否新颖有趣,教师自身对形式的驾驭是否轻松自如。如此活动过程的设计并不是以既订的目标为导向,从而导致了学科特点在活动中的流失。

  2.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科特点的流失。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教学的主体,并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当前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方面由于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偏离了学科的轨道,从而导致教学开展时无法按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学科特点,符合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但在教学执行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把握能力(即教学执行力)较低,也在一定意义上导致教学活动的走样和学科特点的流失,并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在音乐活动"煮面条"的教学中,其最初目标是理解音乐曲式结构和旋律变化,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快乐地表现乐曲中不同乐段的情境和情节。该活动应该是借助生活申煮面条的形象动态,赋抽象音乐以生动形象,帮助幼儿对音乐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体悟和理解。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强调的是怎么来表现没不锅和下锅后的面条,而没有提及如何根据音乐来游戏,如何把握音乐的变化与节奏。在对幼儿活动进行评价时,教师也只是评价幼儿如何表演得像或好,并没有对幼儿如何把握音乐进行评价。幼儿虽然对表现煮面条的过程感兴趣,可是并没有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活动。这样,音乐和游戏的分离便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对策和建议(一)合理把握课改新理念,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幼儿园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学的各种新理念,更要把握幼儿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现实需要,即将课改倡导的课程多样性、多元性、可选择性以及幼儿主体性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幼儿园教学的实效性。面对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牢牢抓住"实效性"和"适宜性",不盲目跟风和简单模仿。切实把握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在目标上关注学科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活动,力争每个活动在主要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自然地渗透其他方面的教育内容,切记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真正地促进幼儿发展,而不是为了求新、综合或好看。

  (二)为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促进幼儿教师执行力的提高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解决教学中学科特点流失、教学盲目性等问题的根本策略。一方面学前师范教育的发展应该得到保障,切实提高学前师范教育的办学层次,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另一方面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包括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目标的把握能力、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执行能力等。只有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提高;教师对各种课改理念的理解才不会出现偏差;只有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师的操作和执行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障。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