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大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探究(3)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7月07日 22:03:23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幼儿自主地选择材料,寻求玩法,归纳总结,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但受年龄的限制,不能有序地活动,合理的总结,这就需要老师适当的指导,帮助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活动。

  1、营造自主、有序的区域活动氛围。

  在区域活动中,首先要相信孩子,应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调解者"的角色转向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让幼儿自主的选择区域和区域中的内容,但不是说自主就可以放任不管。区域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一团糟、乱哄哄的场面,幼儿忙于玩耍奔跑,情绪比较激动,抢玩具、告状、求助接连不断,有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与幼儿共同商量,制定出区域的规则。比如每个幼儿在一个月内每个区都要玩过,在玩区域时不能吵闹,不能到处跑,选定一个区后就在里面玩,完成任务的才可以有第二个选择区域的机会。这样给每个幼儿在玩区域活动的同时也无形中培养了幼儿按规则办事的意识,所以在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时候还要制定出一些有效的规则。

  2、教师要学会观察、等待。

  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教师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要先观察,再指导。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3、培养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活动中总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去玩,从而忽略了其它能力的培养,此时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指导,如:拼图也很好玩,今天咱俩进行比赛好吗?看谁最先拼出一幅图来。这样孩子很自然地放弃自己的选择,跟随老师一起玩新的活动。这就要教师在培养幼儿兴趣的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也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

  4、教师要重视个别指导。

  区域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不同于别的其它集中活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极其重要的。其它集中活动教师的指导可以根据情况来给幼儿个别指导或集中指导,而区域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的个别指导。区域活动是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让幼儿自主的选择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教师不能给幼儿集体的指导,一定要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来给幼儿进行个别适当的指导。比如在数学区"自然测量"中给幼儿的指导要看在进行这个活动的孩子的操作情况,如果在幼儿操作中发现了问题,我们才给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不能说全部指导,因为有的幼儿根本没有发现这些问题。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要根据每个幼儿所玩的活动内容中发现的问题给幼儿进行个别的指导。

  5、师幼共同评价区域活动。

  评价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活动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师要组织幼儿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并把有些关键性经验加以提升。在评价中应以孩子的说为主,引导幼儿评价自己是怎样玩的,结果是怎样的。通过评价,让幼儿有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互相评价可以让幼儿在玩时不是孤立的,而同别人交流,要去注意别人是怎么玩的,无形中既增加了自己的经验又促进了交往,同时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教师应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加以讲评。评价要注重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为下一次活动作好铺垫。对那些具有发展价值,而一时尚未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受冷落的区域),可通过老师启发,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时,则是对那些能力、兴趣有偏颇的孩子进行引导。有的孩子好拼搭操作类活动,对需要动脑筋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适当点拨,使孩子兴趣指向更广泛些。

  区域活动的开展能否发挥其重要作用,很大一部分需要看教师如何创设和指导区域活动,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无论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还是教师的指导都要以幼儿作为主体来考虑,使区域活动适宜并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