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7月13日 23:51:33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实践及其对幼儿的情感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的,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研究者对父母的教养方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冷漠型。专制型的父母对幼儿要求严厉、缺乏应答性,权威型的父母要求严厉、对幼儿的行为作出应答,放纵型的父母对幼儿应答但要求不严厉,冷漠型的父母既不应答幼儿而且要求也不严厉。②

  根据对幼儿的针对性跟踪调查表明父母为专制、放纵、冷漠型的幼儿与父母是权威型的幼儿相比,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父母为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要么攻击同伴,要么被同伴所攻击;同样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幼儿也倾向于表现出攻击性,尤其当父母对其攻击行为不加限制时;父母为冷漠型方式的幼儿容易表现出攻击与犯罪行为;父母表现出较多权威方式的幼儿独立性较强,而且有很高的社会技能。

  众多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欺负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和从家庭中获得的经验对幼儿和受欺负问题有重要的影响,卷入欺负的幼儿(不管是欺负者、受欺负者还是欺负/受欺负者),其父母通常是专制型的;那些具有高攻击性的欺负者大多来自高专制型、溺爱型或放纵型的家庭。在专制型家庭中,欺负者的父母用身体攻击和情绪攻击对待幼儿,而同时他们有放纵幼儿的行为。父母的暴力强制行为一方面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幼儿产生较强的权力欲,这些在家庭中深感无助的幼儿在幼儿园可能成为欺负者,以获得某种权力和对环境的控制感;而放纵型的教养方式则对幼儿行为缺乏明确的限制,一方面易使幼儿缺乏是非感,另一方面又可能促成其依附的需要,但也有的研究发现,与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相比,欺负者认为其父母有较少的消极行为。

  已有研究大多关注父母惩罚与攻击的消极影响,但也有一些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保护作用。例如,Rican等的研究发现,父母为权威型,并支持幼儿独立与自主性,他们的孩子从事欺负行为的可能性要小。但是,有关家庭成员和家庭互动过程影响幼儿攻击与欺负同伴的确切机制尚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讨。

  (二)家庭结构与欺负行为

  家庭结构顾名思义就是指家庭的组织结构,大家都知道,现今有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有很多的家庭是三代同堂,甚至是四代同堂。这样的家庭结构有好的方面,自然也有其不好的方面。像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做父母的就为了这一个孩子,什么都是提供最好的,一方面是给孩子提供了优惠的物质条件,但不好的方面也很明显,那就是溺爱。也许对于父母来说,也许在孩子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样的后果,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父母形成一个观念,给孩子最后的,孩子要什么都给他。可想而知,三代同堂以上的家庭结构,一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有,谁都迁就他,那么他希望在外面也是如此,这样的想法使孩子产生了欺负行为,他会为了抢一个玩具跟其他小朋友争吵,或是遇到比他更受老师欢迎的小朋友他会有嫉妒心理,这样产生了他对外面世界的厌恶,心里就会滋生欺负其他小朋友的念头,长此以往,这样的幼儿就会在他的成长路上留下阴影。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幼儿在这样的呵护下不能适应外界的生活方式,在平常的生活中经常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负,但他不知道怎么办,因为他只知道依赖父母。这样的幼儿在成长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要看他们能否解决了。

  我们知道,现在大部分家庭的小朋友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一些看法、做法不同,当然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其中有些家长因为自己的学历也非常高,所以他们能非常好的掌握他们对孩子的爱和要求之间的度,所以他们的孩子发展状况很好。但有些家长就是希望自己唯一的孩子能成长为他们的骄傲,所以一直高要求的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这个学习那个,在这种压力下成长的幼儿我发现他们在幼儿园里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或者有什么不满就经常向大人发脾气。因为孩子幼小的心灵蒙受着外界的压力,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他们就会希望找别的小朋友或其他人来发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前面提到的溺爱,由于父母的这种做法,使他们的孩子从小就以为他什么都有,只要他希望得到的,爸爸妈妈一定都会给他,这是一种错觉,让他产生对父母的依赖,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要么很霸道,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要么很猥琐,经常受欺负。这些结果当然不是家长希望看到的。

  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家庭也会有上面提到的一些情况发生,所以我们也得受到重视。这里更需注意的是老一辈的教育观念问题,我们的父母应该多与长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沟通,才能使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发展。

  (三)关于欺负行为产生的原因及针对家庭教育的相关指导

  从上述资料显示欺负行为或对立行为的产生总是由于幼儿在建立不信任或太过坚持自我或在学习合作中产生斗争而造成的,相信家长可以通过建立一种能提供一致性、有组织和清楚的期望值,行为极限和让幼儿有充分表达自我机会的环境从而控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这种环境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而拥有自控力的幼儿可以很好的容忍很多的不满从而控制住自己将要发生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他们总是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