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3)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7月13日 23:51:33

  下面从不同的心理角度分析不同的攻击性行为:

  1有意识攻击。有意识的攻击可能是有帮助的或具有敌意的。学前期幼儿一般都是产生有帮助的有意识攻击,因为通过这种行为的帮助他们可能就会抓住一个玩偶,推一下别人或打一下别人就是为了满足他的一个特殊的目标。有敌意的攻击是坚定的物质上的或语言上的以伤害他人身体或精神或破坏公共财物为基础的行为。寻找欺负行为产生原因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幼儿产生不良行为的诸多动机。③例如,幼儿的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产生不良行为,严重者就会产生攻击性行为,或者说有些幼儿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的不合理,还有的幼儿如果感到不安全或不满又或者他们希望通过某种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时也会产生这种行为。还有些幼儿产生不良行为是为了炫耀他们的能力或想从其他幼儿那里得到些什么,又或者有些事使他们感到了不满,不管是他们自己真正体验到的又或者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些被同伴所拒绝或忽略的幼儿往往就会比那些受欢迎的幼儿显示出更多的欺负行为或对立的行为,而且对其他幼儿会产生更多的危险。

  在采取行动前,家长应该弄明白幼儿为什么会表现出欺负行为或对立的行为。可能有几下原因:1、幼儿已经对充满挑战的活动感到厌倦还是还没准备好参与其中;2、幼儿比他实际年龄更成熟或根本不清楚他自己的能力;3、幼儿没有参与更多的户外活动、创造性游戏或可操作性游戏来帮助他们缓解或释放他们过剩的精力;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布置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而且要会观察并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来发现幼儿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尽管幼儿表现出很多的动机,但是被及时制止却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行为可能在以后的交往中又会以不同的方式更加危险的重新表现出来。

  2、无意识攻击。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或欺负行为不一定都是有意识的。比如说那些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在进行交往时就会表现出自己所意识不到的攻击性行为或欺负行为,如一个幼儿就是以推对方一下来表达他的问候,但这种行为在其他人看来就是具有攻击性的而且有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有时,学前期幼儿在进行活动时会因为缺乏必要的交往和运动技能而与同伴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在这种情形下,家长就应该耐心对幼儿进行交流方面的指导,并有针对性帮助幼儿进行交往技能的训练和语言方面的发幼儿经常忽视家长们的行为阻碍而有意识的而且长时间的进行不良行为,那么他就需要进行专业的身体健康测试或行为矫正。

  尽管有很多关于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但是大多数幼儿并不是故意或蓄意发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家长可以通过进行更多的创造性游戏或者用友好的态度来解决一些冲突性事件从而来帮助幼儿学习怎么样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四、幼儿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及其矫正。

  在现有研究中,对于幼儿欺负行为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很多种关于欺负行为概念的界定,但都是从幼儿表现出的行为来定义的,那其实可以以换个角度来分析或定义。比如从幼儿的心理来界定,我们可以把幼儿的欺负行为看作是幼儿心理不平衡而想使其心理得到平衡的一种行为。或者我们还可以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可以把幼儿的欺负行为看成是幼儿自我成长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诠释我们自己对于幼儿欺负行为的界定。大量关于幼儿欺负行为的研究都是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家长的问卷、幼儿教师的问卷或对幼儿的跟踪调查得出的,他们是希望通过幼儿周围环境和周围人际关系的改变来纠正幼儿的欺负行为。很少有研究者是从与幼儿的交谈中来得出研究成果的。所以我们不妨试试与幼儿进行直接的、正面的交流,从他们的言行中直接对他们的欺负行为进行研究,这样的方法应该更加准确,而且更能使研究者了解幼儿当时的思想,从根源来矫正幼儿的欺负行为。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们能更有效的把握尺度和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进行科学的矫正。我们也可以自制各种有趣的、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游戏测验来帮助我们进行幼儿欺负行为的研究调查,在幼儿有效配合的状态下完成各项调查。

  对于有人格障碍倾向的欺负者,还应该制定系统的人格教育的方案,配合心里疗法,以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特征。对于受欺负者,要分析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对于因交往技能差,不受同伴欢迎而遭受欺负的幼儿,就要设法引导他们观察和学习有效的交往方式与技巧。对于性格内向、软弱的幼儿,就要在培养他们大胆表达以及加强能力锻炼方面下功夫。对于因家庭的社会与经济地位低下而导致自卑、懦弱,并由此招致被欺负的儿童,就要设法让他们认识自身的闪光点,树立其自信心,同时教育他们身边同伴要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朋友圈子,用真诚的友谊去治疗他们心理的伤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从而彻底扭转被欺负的局面。最后家长要及时强化儿童的友好行为和善良的情感,形成欺负人可耻、善良友好光荣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氛围。对于发展到严重程度的欺负行为,可以适当采用"体验法",让他也受到一次欺负,感受一次痛苦。以唤醒其善心,从而产生移情,而不再欺负他人。再次,要组织儿童谈论什么是欺负行为,引导儿童认识欺负行为的危害,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社会交往技能以及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儿童的情感,重视情感教育。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