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议农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8月21日 10:05:41

  2、教师提前预设简单、规范的语言,让幼儿学着说。

  幼儿园内,正式的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点滴、零碎经验基础上的同伴间的交流,教师指导下的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形成概念。而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是幼儿较常出现的一种语病。数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如何让幼儿将具体的经验提升到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去让幼儿学说。

  在正式活动中,"水果店里的水果是怎样摆放的?"引导孩子思考后去分类摆放。在第二次进货时说:"这次进货要请你讲一句话:几个苹果添上几个苹果就是几个苹果?"教师运用填空式的句式让幼儿学说。让能力强一些,语言表达较完整的幼儿先说,在让其他幼儿跟着说。随后用"你们觉得这句话长吗?怎样才能说的短些呢?"于是,就有孩子说:"2添上1就是3",让孩子明白要说的更短些、更精练些。幼儿在教师语言的暗示下,在模仿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会了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表达。

  3、养成自然而良好的习惯,让幼儿主动说。

  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躇而就,需要像涓涓溪流一样,细水长流,在点点滴滴地积累中逐步养成的。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同伴在一起,而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会说。因此在正式的数活动中,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常进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协商,需要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根据同伴的态度和行为,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逐步养成说的习惯,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是培养农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条件。

  农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低下直接造成了在活动经验积累上的困难和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不完整性。因此,作为幼儿园和家庭重要沟通桥梁的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去改变家长不正确的幼儿教育观。让每位家长行动起来,共同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

  1、家长要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说话。

  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这是纲要精神,也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里要有意鼓励幼儿在不经意间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还更要鼓励孩子和其他人进行交流。久而久之,主动地进行语言交流成了幼儿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语言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很大地提高。

  2、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欣赏文学作品。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作为农村的家长,应该每天坚持半小时陪孩子一起读书,儿童文学意境奇幻迷离,词句清新明丽,幼儿能够从中吸取丰富的词汇,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总之,要提高农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就要"抓住"孩子的嘴,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说的兴趣,使孩子想说、愿说、会说、能说,并给幼儿创造说的机会,提供说的内容,教会说的方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提高。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