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中班幼儿整理物品能力的实践研究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8月26日 09:55:40

  摘要:学会收拾整理物品是孩子自理能力中的良好习惯之一。我班已是中班的孩子,他们的玩具也是摆放凌乱,操作材料杂乱无章。而教师们也经常会为一点小东西把所有柜子、抽屉都找遍,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教学秩序。所以,让幼儿养成收拾整理自己物品的良好习惯及培养整理物品的能力很重要。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把这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从而提高幼儿整理物品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  物品整理能力在当今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现状下,孩子在家庭中是处于绝对地位的,全家都围绕孩子这个中心轴在转,导致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习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会做了。有专家指出,三到六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所以,让幼儿养成收拾整理自己物品的良好习惯及培养整理物品的能力很重要。为了让孩子有初步的责任感,也为孩子的长远考虑,我们首先从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入,运用各种研究方来分析如何提高幼儿整理物品的能力,从知情意行出发,激发幼儿的整理兴趣,并且通过教给幼儿一套简单、且操作性强的整理方法来提高幼儿的整理能力,最后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为了了解幼儿平时整理物品的习惯,我们向班上的40位家长发出了问卷,并从收集回来的40份问卷中统计出幼儿整理的一些情况:

  ①整理的习惯:能主动拿所需的学习用品,并在学习中自觉整齐摆放整理的孩子只有16人,孩子每天在学习后自觉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并放回原位的只有18人。有的孩子是在成人的提醒下,有的是自发产生的。

  ②整理的能力:会有序整理的(如将衣服折叠后放在固定位子、图书看完后哪里拿哪里放等)有17人只占总人数的42.5%。

  ③家长的教养态度:通过跟家长谈话了解到,当孩子不会整理时,帮助孩子整理的是15人,督促孩子整理的是22人,教给他方法,让他自己整理的只有8人。

  对于产生以上情况,我们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1、幼儿在家庭中的自理水平比较低,这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很大的关系。如凡事都包办代替、不相信孩子自理能力、怕孩子做不好、怕累着孩子,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幼儿在园为他人服务明显高于在家为他人服务,这与幼儿园友爱、互助的大环境下有关,在老师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值日生每天给其他幼儿发放餐盘、帮助老师擦桌子、整理图书、玩具等,使幼儿在园的自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家园要求不一致,导致"基本会"、"基本不会"为他人服务的百分比差距较大,分别为16.7%和23.1%。

  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整理物品习惯,提高幼儿整理物品的能力呢?根据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我们分析反思,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家园共育,让父母和孩子都知道整理习惯的重要性父母自己首先要认识到,健全的性格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支撑点。有的家长对于孩子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放,所以包办代替,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环境。1岁以后的孩子就开始萌发独立性和自我意识,要自己干一些事情,只是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去做,怕孩子做不好或累到。久而久之,孩子心灵处于压抑状态,生活中没有自我,独立能力差,动手能力更差。为了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详细地向家长介绍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观摩、观察孩子在园表现等亲子教育等活动,以提高家长的育儿意识,从而相信孩子,大胆放手,鼓励孩子独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同时为了改变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观念,我们开展了《别叫我小不点》、《我有一双勤劳的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活动,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本领大,劳动是光荣的。另外,老师们还利用范例和榜样,培养孩子的整理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老师捕捉良好的行为和事例让孩子知道:整理物品是具有责任感的表现,能够受到大家的赞扬。班级中哪个孩子帮助老师收拾整理玩具(哪怕是老师叫了他才做的),老师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在大家面前表扬他,给大家树立良好榜样,使幼儿产生良好的行为意识,并自觉地进行模仿。

  二、激发内在动力,享受整理物品的过程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家长和老师刻意地提出一些外在要求和限制说教来对幼儿的整理习惯进行培养,这样会使幼儿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了。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将整理习惯的培养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1、利用游戏,调动积极性。

  为了让幼儿感受环境整洁带给人的愉悦情绪,我们开展了游戏我要回家"---玩具哪里拿哪里放;"对对碰"---在各操作盘和摆放的柜面都贴上标记,然后根据操作盘的标记在柜面找到相同标记放好;"我也来当家"---请幼儿学做主人,来整理班级物品;"谁的小手灵"---比一比,谁整理得好,整理得快,等等接着,我们组织幼儿一起整理自己的抽屉、柜子、活动室,在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先把"要"和"不要"的物品进行区分,扔掉所有没用的东西,再把要用的物品分门别类地进行摆设,确定相应的位置,并设计标记贴上,为了使玩具筐等物体的摆放整齐有序,我们还请幼儿一起动脑想出了在筐的底边中点贴上红色小圆点,对准柜子的中线,这样既美观又整齐。看着我们自己动手塑造的清爽整洁的活动室,每个孩子脸上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