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中班幼儿整理物品能力的实践研究(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8月26日 09:55:40

  2、建立规则,养成好习惯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班里每位教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有了标准,如在归放玩具时,要告诉幼儿同类的物品应放在一起,放在什么地方,不能随意的想放哪里就放哪里。比如:进餐时,共用的餐盘应该怎样摆才能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够拿到且不影响小朋友饭碗、菜盘的摆放;起床时,让孩子商量怎样叠放被子很整齐;玩完区角活动后区角里的物品应怎样摆放,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这些问题由教师和孩子共同商量共同制定了合理的规则。由于幼儿自己参与整理整洁有序的环境,也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信和成就感。同时在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充分发挥了作用3、 信任孩子,提高主动性。

  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其实孩子自己会做许多事情,教师只要相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干,我相信相信他们都能做好。而教师要做得就是日常生活中善于发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平时多注意鼓励和表扬:"哟,你叠衣服的方法真好。";一句"你的桌面真干净。"饭后,就会有好多孩子把自己的桌面整理好,还会把筐里的碗盘整理整齐。另外,我们还采取不同的激励形式,来调动孩子整理的积极性:用示范、榜样教育、比赛等形式,让孩子在自己的观察学习中掌握收拾整理的方法。通过树立榜样激发幼儿主动收拾整理物品的兴趣,通过比赛强化训练幼儿收拾整理的速度等。

  三、探索研究,教孩子学会整理的方法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种行之有效的整理方法能指导孩子真正学会如何整理的整齐,分类更齐全。比如进行分类摆放:首先按将需要和不需要的东西分类,将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其次,整理需要的物品,进行分类摆放。针对幼儿收拾整理物品习惯的培养,教师还结合了一定学习活动的形式。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一些适当内容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采用儿歌"玩具回家","宝宝有个家,玩具也有家,你有家,我有家,游戏结束都回家。"通过儿歌让幼儿知道游戏结束时要归放玩具,传授方法给孩子,也提高了教育能力。

  四、与成功家长探讨,学习分享自己的经验正所谓一人力量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培养孩子收拾整理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家长座谈会上请家长们探讨自己的心得,分享家长成功的经验,失败困惑的教训也可以拿出来互相探讨。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家园联系册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整理情况、能力,探讨遇到的问题,帮助家长解决难题。而且现在是信息时代了,建立网络家园合作平台交流关于培养孩子整理习惯的经验心得。我们发现很多家长都有许多好的教育方法与经验,对家长起到启发与借鉴的作用,值得推广。

  整理习惯的培养不但提高了幼儿整理物品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整理活动中,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制定规则,学习独立地处理物品,在自主性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细心和耐心,而且促进了责任感的提高。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