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谈如何创设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8月31日 18:28:20

  3、追随孩子的学习成果

  孩子在学习中,需要感受成功,而成功的体验来自老师和同伴对学习成果的认同和赞赏,教师及时看到孩子的学习成果并给予充分肯定,可为孩子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奠定稳定的心理基础。如:各方面能力都不起眼的蔡东杰小朋友,在其他小朋友眼中绘画乱七八糟、上课老坐不好、平时老爱打人……可在一次“恐龙”主题的活动中,他设计的恐龙最具想象力,泥塑的恐龙最逼真,区域中恐龙展示时他的恐龙最丰富(因为该幼儿平时最喜欢的就是恐龙),老师及时对蔡东杰进行了表扬和肯定,还展示他的一些作品,经过这次肯定和表扬后,对蔡东杰的促进很大,同伴对他的认识也有所改变。在追随孩子的同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动察力,要以观察、了解孩子为前提。

  二、支持幼儿活动的物质环境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最直观、最生动的教育课堂。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中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合,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他们学习的内容又来源于他们自身的兴趣、生活和环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产生兴趣,有了对环境的兴趣,孩子们就会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融入其中。

  1、提供符合孩子发展的物质环境

  从孩子的学习特点告诉我们,孩子的自主学习不是自发的,是需要物质环境的支持的,是在物质环境中通过感受和经验来学习的,教师应该提供关注孩子个体的、生动直观的环境,让孩子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我们遵循独立体验的原则,即让孩子在有独立操作、摆弄、探索、发现的环境里,享有个体获得的机会,个体独立地学习。

  物质材料是幼儿各种能力发展的抓手,教师积极努力搜集各种自然材料,让孩子在操作这些材料的同时,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搜集的材料主要是各种包装材料、各类废旧饮料瓶、鞋盒、纸盒、化妆品盒、药品盒牙膏盒等,还有一些小石子、贝壳、沙子、五谷杂粮等,还购买了一些建构材料和玩具,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操作材料。关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有益于孩子真正理解。因此,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物质环境,形成安全的探究氛围,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对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至关重要。

  能力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自主更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细心地捕捉孩子们的每一个兴趣点,对他们提出的疑问,一改以往"授人以鱼"的方法,而是通过和孩子们一起交流讨论、收集材料、创设开放的活动等方式,在由孩子们的兴趣而生成的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与丰富的、可变的材料间不断的互动,尝试着利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感知、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他们在反复的尝试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学科学的最直接的经验。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而这种"教人以渔"真是幼儿学科学必不可少能力。如主题活动“种子的秘密”教师可在科学区收集各种种子,分类摆放在自然角中,引导幼儿观察。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创设新奇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尽量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自主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创设了可供孩子操作的物质环境之后,应该后退到不干扰孩子的个性体验。

  2、创设不同层次的物质环境

  集中教学做为结构式课程的核心活动,是以集中“上课”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的讲解、提问、解释等言语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理解概念的主要途径。幼儿缺少主动探索、主动深究的机会,幼儿围着老师转,导致了严重小学化的倾向。这种只有成人没有幼儿的教学,使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信心的同时,也失去了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意识。提供了物质环境,倡导探索性、开放性、游戏性、自主性,而小组活动蕴含着其特性。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幼儿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难度的、满足不同层次幼儿需要的物质环境。在具体指导幼儿探究时,教师要细心观察,找准时机与幼儿交流互动。有时,教师要耐心等待寻找转机。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幼儿得到的远比教师传授给他的要多的多。尝试小组活动后,幼儿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物质材料的帮助下,在小组成员的互动中,完全释放了自己的身心,没有了束缚,没有了羁绊,专心投入活动中,提高了探索的机会。活动中,幼儿与教师始终处于平等的合作、共享的氛围中,教师成了幼儿探索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物质环境则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在活动中体现了孩子自主性学习。

  三、师幼共建平等互动的环境

  在环境创设中,教师的预设与幼儿的生成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相互交融、有效渗透。教师的预设环境要立足于幼儿的、基本经验、兴趣热点,发展目标之上,其作用是激起幼儿与其互动,从而达到预期的隐性的教育目的,但这个环境又是动态的,随幼儿兴趣的变化而变化,随幼儿的生成而不断丰富、拓展、升华,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有价值的生成内容,推动幼儿与环境积极作用,从而使环境真正追随幼儿的发展。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