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让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地成长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9月02日 21:36:41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今天的教师有新的理解,教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就必须使自己成长,本文就“让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作一个简单的阐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一、问题的提出,讲述教学中教师角色的现状及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二、教学反思的本质特征;三、教学反思的途径;四、教学反思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   教学反思   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当今教育对教师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提出了重大挑战,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潮流不仅要求教师在儿童的成长中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儿童发展的促进者,而且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和投身教育改革研究,致力于研究儿童发展与有效的教育组织和实施方法。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第一部分总则、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和第四部分“教育评价”中,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各项具体的要求,从中深刻体现了《纲要》对教师角色的新期望,而要达到这些期望与要求,教师不可能在一、两次的培训中完成,必须通过不断地工作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学习、反思才能完成。

  一、教学反思的本质特征

  所谓“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教师来说,反思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就不再是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一种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这种研究更多地体现在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理性的思考、考察与分析,所以也叫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它指的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生活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从而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教育者的“反思”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术之思”,它基于的是对教育层面的思考,主要是教育者考察自己是否遵循了既定的教育教学方法、规范及能否有效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并审视教学情境中种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探究教学主体目的适应性和教学策略的合理性,即是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方法与技术的有效性;二是“实践之思”,指教育者探寻自身教育观念所依据的理论及知识体系,从而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思考,主要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以便做出更科学、更适宜的决策;三是“解放之思”是教育者根据自身所持有的标准衡量整个教育及所处的环境,提出批判性意见,并对教育生活对于学生的价值进行思考,例如针对教育中的师幼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反省教育实践中的价值、伦理和道德等。

  二、教学反思的途径

  从哈贝马斯的理论再结合我们今天的教育生活,教师的反思可从以下四条途径进行:

  1、教学理论、观念中进行反思。

  《新纲要》解读中指出贯彻落实《纲要》,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整个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教师在《纲要》的指导下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特别是向别人学习,如学习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教育专家的最新理念、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习同行们好的想法与看法等等,随着改革的深入,可以说在学习提高方面从上到下都很重视,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向别人学习固然重要,但我们切不可“人云亦云”、迷信权威,在学习的同时,应始终保持敏锐的辨别观,要敢于批判,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经验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必须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今天和昨天,别人的并不一定是好的,昨天的并不都是旧的,只有保持正确的价值判断,我们的学习才能获得真正有效的提高,这是一个运用理论去实践,对照实践透析理论的过程。

  新纲要中指出要使幼儿园教育真正起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之中。 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首先意味着教师是自身教育实践的主动反思者,教师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每天都在实践着具体丰富、生动的教育活动,有很多的教育感受和经验。如果我们无心让这些经验就这样白白流失,确实很可惜,但如果我们抓住它并深究它,那么这些经验和感受就会变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向别人学习固然重要,但我们的实践经验应该更为精彩,教师是教育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他们了解幼儿、熟悉教材,对于教育教学有着许多生动的原始的真切体验,这正是教师从事研究工作的优势与强项,那种鲜活、富有生命动感的经历,可以使他们在教育教学生涯中进行原汁原味的研究和探索,教师需要以自身的改革实践为基础,积极参与教研,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在教育现场中、教育过程中研究教育与幼儿实际发生的问题,研究教育的内容、策略与效果的关系,在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断创造出适宜于时代和教育对象的新颖、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与素质。

  看待教育,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任务眼光,把教师只是作为教学任务的完成者,而要从另一种生活的眼光,在生活的视角下,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从中敏锐地捕捉到有关教育教学的有效信息。教师通过与儿童的交往、互动,通过参与儿童的活动, 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情绪情感体验,教师必须放下身段,让自身融入孩子的情感世界,可通过学习伙伴、合作者、参与者、支持者等身份去深入孩子的世界,每一次对儿童新的发现,每一次对教育契机的成功把握,每一次观察儿童突发事件时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心弦的拨动,都是一次深深的感悟、体验与理解,都是一笔不断自我生成、成长的经验与财富。幼儿的行为、思维状态、以及幼儿对教师的期待都会反映出我们教学的状况。“学”反映了“教”,从学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幼儿的需要,幼儿的发展状况,以及幼儿发展能力和素质,以此为出发点来反思教的行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可以说,在对儿童的实际行为进行反思所获得的感悟是发自内心的,是由内而外、深刻而丰富的,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不断充实与完善。在这点上我很有感触,我总是在教育孩子、与孩子接触中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有好的教育方法或值得自己深思的地方就在事后记录在一本笔记本上,时不时翻一翻,提醒自己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与孩子交流,发现孩子的爱表现,要平等,爱表扬等等的需求,使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王,让孩子在我们老师的关注下健康、快乐的全面发展。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