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让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地成长(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9月02日 21:36:41

  2、同行之间的共同探讨、研究中进行反思

  通过邀请专家、同事来观察、研究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通过专家和同事的观察并与他们合作、交流,可以使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这也就是我们平时为什么一个活动通过不断的试教试教会越来越成功的秘诀。记得在我要上县里的优质课《好饿的小蛇》前我先进行了试教,同行们就指出了我在活动中都是围绕着小蛇进行的,为什么教具是一个大的苹果呢?虽然看似小问题,但至此我更加注意组织好每一个活动都要注意每一个细节,教具的制作更是不容忽视,这样才能使每一个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更有利,对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3、教师与家长共同反思。

  教师与家长之间联系、沟通的关键点往往也是值得教师反思的主题来源,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是学校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与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生活中最亲近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得至真至深,通过交流、讨论、沟通,教师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学到许多书本、学校里无法替代的东西,使教育研究从幼儿园、课堂教学、一日活动延伸到社区、家庭生活,例如:了解孩子的个性、爱好,向家长反映孩子在班内的情况,针对幼儿最近的异常表现,与家长交换自己的看法,彼此谈谈想法与做法等,这些将更能促使教师的反思走向深入。我就记得我中班上有位小女孩,特别小,而且挺可爱的,我就称她“小宝宝”,我自己一直认为我是觉得她可爱才这么叫她的,可她近来很不高兴,后来她妈妈和我说了,叫我不要这样叫她,她不喜欢,她和她的妈妈说:“我都表现很好了,饭也吃完了,上课也很认真了,我都长大了,为什么卢老师还叫我小宝宝呀?真是的!”啊!我愣了一下,想不到自己的这种举动会伤害一个孩子的心灵。和家长沟通以后我就改正了,那孩子又露出了以往的笑容。这件事后,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与家长的沟通,和家长一起反思,对孩子的教育是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啊!

  三、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学习、成长的一种方式,不同于一般的个人经验的无意识积累,也不同于传统的“理论——实践模式”,前者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后者常常由于理论的抽象性使教师有一种距离感,即使当时听得明白,但一到实践时又感到茫然,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到底有什么帮助产生怀疑。而教学反思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更自觉、更理性地去研究自己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实践的质量。通过反思,可以形成对教育理论的过滤和消化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盲从,对于各种观点能进行比较、权衡、论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同化各种信息,从而提出自己的主张,解决自己的困惑。反思可以养成教师对教育理念的塑造及投射能力,不断对自身的教育行为产生自觉意识,并内化上升为理论,进而投射于教育实践。教师通过解读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反思教学中成败得失并加以概括,还能获得新的教学方法的诀窍,实践以往未曾经历的教学方式,掌握相应的教学技术,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对待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通过反思与分析可以使教师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它为教师提供了多方面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如在对“新年树”这一制作活动的观摩活动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幼儿对自然材料不太熟悉,教师在介绍材料时应具体、细致。”“教师语速太快,孩子听不清楚。”“介绍范例前先要明确范例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材料与实物之间的一座桥,介绍范例时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仔细的观察力。”“老师为什么要出示范例?如果不出示范例,孩子自己会不会做?”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形成观点的碰撞与交流,倾听别人的不同想法与观点,学习换位思考,不仅能使教师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而且可进一步拓宽思路,产生新的领悟与提高。

  张雪门先生说过:“骑马要在马上学”,今天,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再仅仅是厉兵秣马式的学历进修、脱产培训,更应该是在马背上的摇篮中学习骑马,而教学反思则是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绝佳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复杂的教学工作与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思维品位。所以,培养反思品质,改善教学行为,是每一位教师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每一位教师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道路上来。”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