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在多元阅读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9月03日 09:38:10

  (二)阅读过程游戏化,牵引参与的连续性把阅读内容外化成一个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游戏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如运用了多媒体的故事“跷跷板”:“公园里有一个跷跷板,谁来了?(小熊)小熊一个人不能玩,怎么办?(思索、交流,下一页)谁来了?(丁丁)小熊和丁丁玩跷跷板吗?(不能)为什么?还有谁来了?(继续)……”引导幼儿关注画面,通过画面的变换,让孩子自己观察、思考、寻求答案、阅读内容。如此,孩子通过自身参与,探索相应的阅读材料,就能唤起孩子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有独立阅读的兴趣和信念。

  (三)阅读内容融合化,注重兴趣的迁移性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那并不一定是有意识的阅读,但我们可以把这个兴趣迁移成有意识的阅读。如:孩子们对于中央七台的“天线宝宝”节目非常感兴趣,只要一提到天线宝宝,大家都会兴奋的讲个不停。教师顺势找来天线宝宝的图书、图片、VCD等等,围绕孩子的兴趣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发的、无意识的阅读,经过老师的协助,很快的变成一种持续的、有目的的、自主的阅读。

  四、结合多元的阅读符号,提高孩子多方位阅读的能力。

  (一)美术符号与语言符号的转译引导孩子将美术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初步了解美术符号与语言符号的对应关系,提高孩子理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如:在“我来画六一”的活动中,我们先联系六一节,对孩子进行了轻松的谈话:“六一节是怎样的?可以做什么?你心里觉得怎么样?”并且结合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和外环境,让孩子观察、讲述,然后才请孩子画画六一。最后,将画展出,和孩子们一起围绕画展自由说说。这样,通过“讲——画——讲……”的过程,帮助孩子提高美术符号和语言符号的转译能力,让孩子在转译的过程中,训练思维,提高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把阅读能力的提高化。

  (二)音乐符号的识唱与阅读思维幼儿园有各种音乐活动,在此类活动中,识谱是很难的一个过程,孩子们也往往依赖老师的示范。如何培养孩子自己看看、唱唱、弹弹的能力,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独立能力呢?这也是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一个好的契机。

  总之,多元阅读适合大班幼儿的阅读特点,使孩子学得有趣、主动,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识字、书籍阅读,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预示和形成了一种连接——阅读活动与幼儿生活之间的连接,让孩子的经验促进阅读,也让阅读指导孩子的生活。因此,多元阅读并不单纯是一种组织下的阅读活动,她将是融合于幼儿生活的阅读,有很丰富的外延和宽阔的空间,值得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刘焱主编:  《学前教育原理》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金小梅  《浅述早期阅读教育中的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2月P30—32页3、周兢  《在创意阅读中培养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  幼儿教育2005年2月P14—16页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