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家庭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9月03日 22:05:32

  摘要: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原因来自于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个教育环境,其中家庭尤为重要。当今社会,家庭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已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因素 幼儿

  健康是衡量儿童成长状况的基本标准。然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大多还只是停留在身体和智力方面,而往往忽视心理健康问题。幼儿阶段是孩子身体、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其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研究表明,多数成年人的精神疾病是源于幼年时的特殊经历及心理问题的存在,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对幼儿心理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回到家庭教育中去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一、心理健康的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1946年,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学家们最早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由于该定义描述不够清晰,许多学者尝试从其他方面来进一步描述心理健康的含义。Arthurs.Reber在其编著的心理学词典中指出:"心理健康(或称心理保健),一般用来指明一个人的行为和情绪是在良好的调节和适应中起作用的,而不只是精神上没有疾病就行。" 该心理健康的定义主要是强调行为情绪的调节和适应性的重要性。

  我国学者郑日昌、陈永胜等人总结出了心理健康的两种含义。一是"生物医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模式:是指没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种含义是对心理健康的消极理解,为弗洛伊德学派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另一种是"发展取向"的心理健康模式:是指心理状态稳定,具有抵御挫折、迎接挑战、适应环境的良好人格素质,使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这种含义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理解,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多数所认同。

  关于心理健康,还有从其他角度上提出的几种理解。社会学家W.W.Boehm从社会行为角度来界定心理健康。他的观点是,心理健康是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愉悦。心理学家卡兹那切夫等人从身心功能角度来界定心理健康。他们指出,心理健康既是个体保持发展自身生理和心理功能的过程,也是个体持续地保持社会劳动积极性的条件。日本学者松田岩男从环境适应角度来界定心理健康。他的观点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内部环境有安定感,又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来适应,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

  根据以上诸种对心理健康的描述与界定,在这里,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没有在临床心理学上所界定出的精神病症状,身心符合正常发展标准,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并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

  (二)幼几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国内外有关资料主要将其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智力低下的个体不能进行正常的认知活动和正常的情感反应。

  (2)情绪健康。与成人相比,幼儿情绪的表现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这并非就表明幼儿情绪不健康。但若幼儿每天的消极情绪太多,如过多地哭闹、发脾气或整天精神萎靡,行为被动,应被视为情绪不健康。

  (3)意志健康。意志健康的一般表现为行为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明智的果断性、持久的坚持性、较强的自制力等。对于幼儿来说,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哭鼻子、闹脾气;本来他自己应能完成的事,却总让别人代做完成;当想要某样东西时,就急不可待,稍有怠慢就大发脾气;这些等等,则表明其意志不健康。

  (4)思想和行为协调一致。心理健康的个体,其思想和行为应是协调一致,做事有条不紊。与成人对比,幼儿具有做事的坚持性差、注意不稳定等年龄特点,这些不能将其视为不正常表现。但如果与同龄幼儿相比,某名幼儿过分地表现出3注意力分散和做事的坚持性差等问题行为,应及时引起重视,予以矫正。

  (5)人际关系的适应。从年龄特点而言,幼儿活泼好动,不喜独处,喜欢与同伴玩。若发现某幼儿少讲话,不喜交往,或者攻击性很强,过分胆大妄为,这些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表现,应引起重视,予以矫正。

  (6)反应适度。人对刺激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迟缓,有的人反应敏捷,这种差异在一定限度内是正常的。但若某幼儿表现为对一些刺激的反应过度,出现异常兴奋或异常冷漠现象,则是反应不适度的表现。应引起重视。

  (三)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

  有学者指出,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指幼儿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及不适应行为,是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特有的问题和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问题会自行消失,有些问题却会变得严重,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关于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我国学者杜代章(1995)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多动症。(2)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以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破坏行为、偷窃等。(3)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4)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5)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皱额、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6)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厌学等。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