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谈幼儿园数学学具的设计和制作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9月14日 13:50:12

  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思维学科,幼儿期的孩子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逻辑思维几乎等于零,因此给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化解这一矛盾,数学游戏化、生活化成为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流。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数学学具的巧妙设计、灵巧运用,同样也能使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数学学具是幼儿学习相关数学概念的有效媒介,也是老师了解幼儿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在组织每一次的数学活动之前,学具的设计、制作是我必须考虑的问题。幼儿如何操作?学具如何设计?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等等。总结我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数学学具的设计、制作应具有操作性、教育的有效性、趣味性和延伸性。

  首先,学具要便于幼儿操作。

  数学活动中,老师的讲解、示范都是理性层面的。幼儿听了、看了,有可能理解,但也只是零散的、片面的、肤浅的。如要将数学概念真正转化为幼儿自身的知识,内化到幼儿的知识结构中,那就只有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来完成。幼儿操作数学学具的过程就是将数学概念从理性层面转变成感性层面的过程。其实,数学学具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幼儿的操作,因此,在设计数学学具的时候首先就应考虑材料是否便于幼儿操作。

  1.材质的选择。幼儿在操作数学学具的过程中会反复的拿捏、取放,所以易折、易坏、易变形的材料显然是不适合的。如数数的游戏中,我们可以直接选用各种现成的玩具,如雪花片、积木等;在数与量的匹配活动中自制硬卡纸的小手(每个手指上有数字,并按次序排列)及小套圈,指导幼儿根据“手指”的数字套相应数量的套圈,使幼儿在玩中感受数量关系及数字递进关系;排序活动中,我们可以提供泡沫纸、塑封的操作板等。这些材料既便于幼儿操作,又不宜损害,可反复利用。

  2.提供相应的数量。在数学活动中,提供的学具一般都是人手一套,这样便于幼儿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数学概念,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学习习惯。但有的数学活动中也可以两名幼儿或几名幼儿合用一套学具。如数量的匹配游戏中,可以两名幼儿合用一套数学用具,一名幼儿出数卡,一名幼儿出相同数量的实物卡。另外,提供学具的数量时还应考虑操作的实际需要。如《爱心献灾区》的数学活动中,活动目标是引导幼儿根据盒子的大小和礼物的大小来估算所装的数量,提供的材料有笔芯盒、巧克力块、纸装饮料、本子等。因为笔芯盒、巧克力块的体积比较小,提供的数量就偏多;纸装饮料、本子的体积较大,提供的数量就可相对少一些。

  3.学具的摆放。一般在数学活动开始之前老师都会将数学学具摆放好,但是鲜艳的颜色、丰富多样的材料往往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其实我们可以将幼儿的座位摆放在中间,各种学具摆放在旁边的桌子上,这样既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也可以使幼儿自主选择。另外,提供学具的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爱心献灾区》的操作过程中要求幼儿先猜测装的数量,然后再装礼物进行检验。我先在盒子中放入一样礼物,等幼儿将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后再提供其它礼物,幼儿再通过装礼物来检验猜测的对错。如果事先将所有的礼物都放在桌上,幼儿可能没有猜测而直接装了。可见,学具的摆放和提供的时机对操作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学具要充分发挥其教育的有效性。

  数学学具的设计、制作是为了幼儿更好的学、老师更好的教,其教育的有效性是最根本的特性。幼儿在反复摆弄数学学具的过程中将老师讲解的数学概念和演示的操作过程再现或创新,手、眼、脑协调并用,从而将枯燥、理性的逻辑思维概念转换为直观、感性的形象思维知识,相关的数学知识易于幼儿接受,易内化为幼儿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才是有效的教育。数学学具正是为这“有效的教育”服务的。

  如数学活动《爱心献灾区》中学具的设计和制作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设计幼儿装礼物的盒子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各种礼物摆放的不同方式:第一组提供了相同的礼物——纸装饮料,考虑到纸装饮料是长方体的,幼儿在装的时候会有短边对短边、长边对长边两种方式,所以设计了两种盒子。这组操作在猜测装的数量时比较简单,属于第一层次。第二组的盒子是相同的,但是装在其中的礼物是不同的。我们提供了笔芯盒和本子,而且5盒笔芯盒的体积和一本本子的体积基本相同,所以幼儿装满盒子的时候会有两本本子、10盒铅笔芯以及一本本子和5盒铅笔芯三种装法。这组操作的猜测有一定的难度,属于第二层次。第三组是最难的,装的礼物相同但盒子的深度不同,幼儿不但要考虑平面的“装满”,还要考虑深度的“装满”,猜测的难度更大了,因此属于第三层次。这三个层次的操作要求各不相同,从学具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不同的难易程度。各个发展阶段的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都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迈进,从而都获得了满足感,活动才更为有效。

  上面这个例子是通过设计、提供不同层次的数学学具来体现其教育的有效性,另外,我们还可以借用学具的反复利用、不同的操作要求、多种练习方式等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学具的利用率和练习方式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学学具教育的有效性。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