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初探之有趣的节奏(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9月16日 10:53:46

  四、利用不同体态语,帮助幼儿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节奏型。

  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在表演故事中有鲜明形象的动物的节奏时,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

  如在《摇篮曲》等较为柔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老师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带领幼儿表现轻柔的节奏型,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又如《大猫和小猫》等轻快活泼的节奏活动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和夸张的动作,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音乐是声音与情感艺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必须引导幼儿多听、多想、多进行情感体验,多表现。幼儿节奏训练要与唱歌、跳舞等其他音乐能力同步,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才能全面提高幼儿音乐素质。总之,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节奏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各类作品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

  参考文献:

  1.《歌唱活动(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幼儿园课程》      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