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思考图画书阅读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位置(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9月17日 11:46:46

  三种不同的图画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对于图画书的价值有着不同的预期。第一类活动中,教师往往将图画书视作文学赏析的对象,或者口头语言的学习素材。重视图画书的故事性和可供模仿的语言范式。虽然也会借助图画书图文并茂的形式和幼儿展开讨论,但往往忽视幼儿与图画书的接触,将教学目标设计为听懂故事,掌握某些词语或者能够运用某个句型。也正是因为这种理解,一些教师认为图画书阅读活动只是在形式上集合了传统语言领域教学中的听故事和看图说话的功能。

  第二类活动中,阅读本身成为教师组织活动的关注对象,教师通过专门的阅读活动,如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分为大图书阅读活动、小图书阅读活动、听赏活动和排图活动等活动形式,来实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的基本技能”[5] 的目标;或者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活动,如改、续编图画书活动、结合图画书内容表演等活动,促进幼儿对于图画书内容的理解,实现对于语言与图画符号的双向转化等。在这类活动中,教师有时会使用遮挡图画、改变故事结构(如改变图画书讲述顺序、略讲某一部分)等形式,将阅读理解的内隐过程通过教学外显出来,试图让幼儿在猜测的过程中感受到图画和文字的关系,以及作者组织故事的结构。在这一类活动中,图画书更多的作为学习阅读的工具,教师对课程文本的演绎要多于对于幼儿活动本身的关注,同时由于把阅读本身作为幼儿学习的对象,这类活动就存在了一种风险,原本作为直接经验的阅读过程,有可能脱离幼儿的阅读本身,而成为经过总结和归纳之后的抽象的学习。

  第三类活动中,教师往往意识到图画书丰富的内涵,意识到优秀的图画书能反映幼儿的生活,帮助幼儿通过故事讨论自己的生活事件,于是在社会领域、艺术领域等活动中,自觉地运用图画书作为引发讨论,展开活动的素材。如有的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情绪时,会使用《菲菲生气了》,在组织幼儿开展医院区角活动时,会将《第五个》、《猫医生》等作为引导幼儿展开活动的经验准备内容等。但是,由于只是把图画书作为活动引发的素材,容易忽略幼儿自主阅读的过程,把阅读只停留在听读(聆听理解)水平。

  以上三类图画书阅读活动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往往会有所交叉,互为补充。其展开形式,受到幼儿园原有课程模式的制约,更受到教师对课程理解的制约。

  在以领域教学为主的幼儿园中,在语言领域中加大图画书阅读内容的同时,可以借由图画书内容本身的综合性,向其他领域拓展。例如在阅读《小黄和小兰》一书时,教师可以敏感地意识到这本书涉及到社会领域的同伴交往,同时也与艺术领域的色彩混合经验有关,因此,图画书本身的综合特性就使得领域学习的内容自然生发出活动的多方向性,给教师和幼儿更广泛的选择余地。随着幼儿学习的综合性被教师所广泛认可,领域教学的领域内整合,领域间整合已成为一种共识。教师一般都能认识到领域之间应该产生联系,但具体如何联系,用什么方法能让领域间的联系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又符合当前活动发展脉络,让领域间联系的紧密而自然呢?显然,图画书的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如果教师能善加利用图画书作为领域教学的资源,就会发现,图画书就其内容所涉及到的幼儿学习经验,完全可涵盖指向客观世界的(大部分认知类、资讯类图画书);指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大部分故事类图书);指向符号世界的(图画书本身具有符号的价值,同时还有大量图画书的内容与文字符号有关);指向幼儿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感受等)的内容,同时又因为图画书本身的综合性(同时涵盖以上四类中的某几项),因此可以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

  而在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幼儿园,图画书既可以成为主题的来源,也可以成为主题延展的辅助材料。当一个主题诞生之后,随着活动的展开,图画书往往能起到将话题进一步展开或延伸的效果。例如幼儿园开展《给我一封信》的主题,幼儿虽然参观了邮局,并且在教室中模拟了邮局的场景,但幼儿对于邮政产生的过程与人们传递消息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还不是非常清楚。于是教师用《给小老虎的信》作为主题延伸的辅助材料,通过和孩子讲读故事,帮助孩子发现新的主题拓展方向。再比如幼儿园展开“庆生会”主题时,教师请幼儿分组设计班级的集体庆生会,准备材料,安排节目,组织活动等。但具体的组织工作如何进行,需要哪些材料,如何分工等问题,都让孩子一筹莫展。教师通过和孩子阅读《还有多少个晚上》,并在班级图书角投放与生日、组织庆生会有关的图画书,鼓励幼儿在图书角中寻找材料,指导自己的组织规划工作,让图画书成为幼儿的“参考资料”。幼儿在实际任务的指引下,将图画书阅读作为自己游戏展开的必要组成部分,成为生活的必需,阅读就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展开了。

  我们认为,图画书阅读之于幼儿园课程,既是文学艺术赏析的对象,又是书面语言学习的范本,更是课程展开的资源。因为它便于幼儿理解的图文特性,随时可以翻阅的物化特性,较之于幼儿园传统的语言领域中的讲故事(表现为口头形式,非物化,无法随时参考)、看图说话(虽然物化,但着重于语言学习,内容不丰富)等内容能更好地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从而实现跨领域,甚至超越领域(综合课程)的学习资源、课程资源的整合。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